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楼市
楼市

全副武装,抓蟋蟀去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27  来源:大河报  作者:大河客户端记者 吕高见  浏览次数:39639
核心提示:走,到地里抓蟋蟀去!每年8月,在新乡延津县,夜幕降临,村民就会全副武装,带着抓捕工具,三五成群去玉米地里逮蟋蟀,然后再拿到附近市场上售卖。这里聚集着全国各地的买家,只要老板们看上,每只蟋蟀少则几十元上百元,多则万余元,每年这时,很多在外地打

    

“走,到地里抓蟋蟀去!”每年8月,在新乡延津县,夜幕降临,村民就会全副武装,带着抓捕工具,三五成群去玉米地里逮蟋蟀,然后再拿到附近市场上售卖。这里聚集着全国各地的买家,只要老板们看上,每只蟋蟀少则几十元上百元,多则万余元,每年这时,很多在外地打工的村民就会回家专门抓蟋蟀。

    
8月23日晚,大河报记者跟随延津县魏邱乡前西南庄村民一起去地里抓蟋蟀,感受他们抓蟋蟀的艰辛和快乐!

    
玉米地里村民戴着探路灯抓蟋蟀

    
8月23日晚,天刚刚黑下来,前西南庄的村民们就开始“骚动”起来了,大家骑着电动车,三五成群,全副武装自发聚集到村口,因为村民要去田地里抓蟋蟀,他们被称为“蟋蟀猎人”。

    
冯恒兰也不例外,5点多她就早早地吃完了晚饭。“去地里得穿长袖和厚点的衣服,否则玉米叶子容易划到脸。”冯恒兰告诉记者,出发前,她还把逮蟋蟀的网兜、竹筒等工具装了满满一书包,头上戴着一个明晃晃的探路灯。

    
据村民介绍,每年很多在外地打工的年轻人都会赶回来,专门到地里抓蟋蟀,有时一个月就能赚很多钱。家里除了老人幼童外,几乎全村都会出动,到地里去“寻宝”。附近的蟋蟀大家都抓完了,有村民就开车到几十里甚至很远地方找蟋蟀。

    
当晚7点左右,大河报记者跟随冯恒兰一起,来到了离村子几里外的田地里。再有半个月左右玉米就该成熟了,玉米有一人多高,当晚叶子上面全是露水,站里面除了看到灯光外,根本看不见人。

    
只见冯恒兰从包里取出麦麸子一小堆一小堆丢在地上,她说这样更容易引诱蟋蟀过来吃,方便抓捕。

    
“头大、牙大、个头儿大、品相好的就能卖上好价钱。”冯恒兰边小心翼翼寻找“猎物”,边和记者分享抓蟋蟀的经验,小的蟋蟀没人要,大的又不好找,这要全靠运气。

    
“这有一只,还不错。”说话间,冯恒兰瞄准一只蟋蟀,用网兜扑了过去,拿到手掌里反复察看后装入了竹筒里,担心蟋蟀逃跑,再用棉花团把竹筒口塞紧。

    
村民苗振堂是一名中年男子,抓蟋蟀是一把好手,一手把着玉米叶,一手拿着网兜,认真在寻找蟋蟀。

    
夜市场里蟋蟀买家排了几百米

    
蟋蟀,属昆虫纲动物,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等。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目前,延津县有10多个交易市场,分为早市和夜市,每天这里有大量全国各地来收购蟋蟀的老板。

    
几趟下来,记者也抓到了两只蟋蟀,装到了竹筒里,此刻鞋和衣服全被露水打湿,已经湿漉漉了。

    
从田地出来,已是晚上9点多,村民每人收获颇丰,走在回去路上有说有笑。68岁的张大娘也抓了几只,她告诉记者,五六天时间,抓蟋蟀就卖了2600余元。

    
10多分钟后,记者和冯恒兰、张大娘一起来到附近夜市场,就在朱寨乡马路两侧,几百米长摆满了桌椅,灯火辉煌,后面大多坐着全国各地前来收购蟋蟀的老板。此刻,已经有很多村民拿着蟋蟀前来交易,一番讨价还价,合适了,大家就会把蟋蟀卖了。

    
张大娘胳膊上挎着一个提篮,里面放着10多个装蟋蟀的罐罐,罐外侧四周用皮筋扎着。每到一个收蟋蟀的摊位前,她都会驻足下来,把放蟋蟀的罐子拿出来,挨个让老板看。有买家相中了,不管多少钱,一般她都会卖掉。她说,都是地里捡来的,卖点钱总比不卖强,就这样她也很开心。

    
一个多小时后,张大娘卖了5只蟋蟀,一共200元,最贵的一只50元。现场多名村民表示,前几天有一个人一只蟋蟀卖了一万七千多元。“这个市场已经有好几十年了。”附近多名村民告诉记者,每年8月,早市凌晨四五点,夜市9点多就开始了,人很多,也挺热闹的。

    
现场收购蟋蟀的多名老板在受访时表示,他们买回来的蟋蟀一般都是参加竞技比赛,也有人当宠物饲养的。也有老板透露,他们在村里低价收购,倒手一卖就能赚很多钱。

    
夜已深,快到凌晨时,蟋蟀交易市场仍然火爆,围着很多村民前来售卖蟋蟀,在灯光映照下,脸上堆着笑容。

作者:大河客户端记者 吕高见
编辑:河南商报 王凡
来源:大河报
河南商报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