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被污名化的女司机需要一声道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0-31  浏览次数:10512
核心提示:10月28日上午10点左右,重庆市万州区一辆公交车与小轿车发生碰撞,公交车从万州长江二桥冲下,坠入了江中。目前,这起事故有多少受害者尚不明确,不过,有一个受害者倒是可以明确的,那就是驾驶小轿车的女司机。(详见10月29日大河报AⅠ12版)悲剧的发生总是

   10月28日上午10点左右,重庆市万州区一辆公交车与小轿车发生碰撞,公交车从万州长江二桥冲下,坠入了江中。目前,这起事故有多少受害者尚不明确,不过,有一个受害者倒是可以明确的,那就是驾驶小轿车的女司机。(详见10月29日大河报AⅠ·12版)

    悲剧的发生总是令人措手不及,更令人措手不及的是网络舆论的情绪。10月28日的整个下午,社交媒体因为重庆万州的这次事故刷了屏,义愤填膺的网友纷纷谴责甚至谩骂事故中的那位女司机,原因很简单,最初关于此次事故的报道中,有这样一句话:“据目击者称,事故是女司机穿高跟鞋逆行导致的”。

    女司机、高跟鞋、逆行……三种抓人眼球的因素掺杂在一起,迅速使这个女司机成为网络舆论的众矢之的,各种措辞激烈的人身攻击纷至沓来,如果不是重庆警方随后发布了警情通报,这个女司机的各种信息被人肉出来,恐怕只是时间的问题。然而,警情通报的内容却令不少人感觉被“打脸”,因为突然越过道路中心实线的是公交车,正常行驶的女司机只是无辜受害。

    事态至此,两次受到无辜伤害的女司机,终于可以喘口气了。不过,此事留给公众的反思显然才刚刚开始。现实生活中,新闻反转已经无数次发生,以至于坦然面对事态发展的大起大落,俨然成了衡量一个网民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新闻为什么易碎?一方面在于媒体有抢头条、抢独家的冲动,另一方面在于公众很容易用情绪代替思考。两种因素叠加在一起,标签化、污名化的新闻描述屡见不鲜。这其中,女司机无疑是一个常见的受害群体。在某些人看来,司机分为三种:老司机、新司机、女司机。女司机作为一个单列物种,仿佛天然就与“马路杀手”之类的描述联系在一起。

    现实生活中,确实可以找到很多女司机肇事的例子。但是,无数调查资料显示,无论交通事故的绝对数量还是人数比例,都是男司机更胜一筹,更要命的是,男司机引发的交通事故往往更加严重。那么,女司机为什么会成为“马路杀手”的代名词呢?在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心理学概念:孕妇效应。孕妇效应就是,当孕妇走在大街上的时候,往往会比常人感觉到有更多孕妇的存在。这种心理反应的原因在于,偶然因素往往会因为你的关注,而让你觉得是一种普遍现象。很多人都产生过这样的抱怨:一洗车就下雨。其实,天气并不会因为你洗不洗车而改变,只不过因为关注,所以你只注意到了洗车之后下雨的经历。

    同样的心理反应也投射在女司机身上,因为认定女司机就是“马路杀手”,所以不少人习惯于接收此类信号,而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也热衷于以此来吸引眼球,于是,有女司机参与的交通事故总是格外引人关注。发生在重庆万州的惨烈交通事故,差一点演变成针对女司机的网络暴力狂欢,这样的局面足够发人深省。人人手握麦克风的时代,每个人都应该多一些理性思考、细心求证,不要轻易宣泄情绪,等一等新闻背后的真相。

    反思此次事件,那些口不择言的网友欠事故中的女司机一个道歉,而我们中的多数人,都欠被污名化的女司机群体一声“对不起”。毕竟,事故的发生从来都只与交通安全意识有关,而与性别无关。

大河报评论员  赵志疆
编辑:河南商报 郭爽
来源:大河报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