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语言凌辱也是校园暴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1-20  浏览次数:11325
核心提示:近日,广东省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办法(试行)》(简称《实施办法》),《实施办法》中对校园霸凌的分类、预防和治理等做出了明确的解释和规定,并预计从12月1日开始实施。特别重要的是,《实施办法》对校园欺凌的方式也进

    近日,广东省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办法(试行)》(简称《实施办法》),《实施办法》中对校园霸凌的分类、预防和治理等做出了明确的解释和规定,并预计从12月1日开始实施。特别重要的是,《实施办法》对校园欺凌的方式也进行了明确,除了明确的严重的身体侵害之外,还将起侮辱性绰号、损害财物、在社交网络上发表侮辱言论等都纳入了欺凌的范围。

    一提起校园暴力,人们很容易联想起各类伤害案件。实际上,所谓“校园暴力”,不仅是指人身伤害的暴力事件,同时也包括语言伤害、精神伤害等“软暴力”。语言凌辱当然也是暴力的一种,而且危害还很严重。孔子说,上士杀人用笔端,中士杀人用语言,下士杀人用石盘。在孔子看来,语言伤害显然比直接动手更严重。因此,才有诸葛亮舌战群儒、三气周瑜的故事。

    玩笑归玩笑,回到校园语言暴力这件事上,侮辱性绰号一般都是一些孩子恃强凌弱,强加到别的孩子身上的。正因为如此,给别人起侮辱性绰号,本身就有欺凌和羞辱的味道。在分类、预防和治理校园暴力的过程中,广东省《实施办法》将语言暴力纳入其中,无疑是十分科学和必要的,这种态度值得肯定。

    如果说这种做法旨在预防和制止语言暴力,那么,比这更重要的问题是,反思孩子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语言暴力。

    提起语言暴力,不得不提到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不久前,扬州大学文学院发布了“家庭语言暴力状况调研”的研究成果,结果显示,超过八成的家庭普遍存在“语言暴力”行为,“语言暴力”正成为当代家庭教育中的隐形杀手。

    家庭教育中,语言暴力普遍存在,一些家长动不动就对孩子大吼大叫,谩骂羞辱、嘲笑侮辱等歧视性语言屡见不鲜。家长的初衷或许是好的,但语言暴力对孩子的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很容易导致孩子自卑、叛逆,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他们很容易将学来的这些语言暴力,施加到比自己更弱小的孩子身上。

    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不少校园暴力正是肇始于语言暴力,并在对立与冲突中不断升级。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彼此之间并没有深仇大恨,多数校园欺凌都是以侮辱性绰号开始,乃至最终升级为肢体暴力。校园暴力频发的当下,制度性的预防治理方案不可或缺,在此基础上,不仅学校有必要加强监护力量,家长也应该严格从自我做起。对于家长来说,首先应注意自身言行,做好言传身教的榜样。

    语言凌辱也是一种暴力,这应该成为一种教育共识。只有家长与老师先谨言慎行,才能避免孩子陷入暴戾的语言环境中,从而保障校园充满阳光,不留下语言暴力的阴影。

大河报评论员 赵志疆
编辑:河南商报 郭爽
来源:大河报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