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家居
家居

豫发・锦荣公益社暖冬扶贫扶志行丨父亲残疾母亲神志不清,河南少年养猪、包地、开拖拉机帮家里脱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2-25  浏览次数:27449
核心提示:命运似乎喜欢和这个黑瘦少年开玩笑。他从十一二岁起,尝试了各种想法和技能,帮助家里摘掉贫困帽。今年,他劝说父亲扩大了养猪规模。即将收获之前,10月的一场猪瘟,葬送了家里所有的8头大猪,包括3头下金蛋的母猪。骑行飞奔的少年今年,豫发集团、锦荣公益社
命运似乎喜欢和这个黑瘦少年开玩笑。

他从十一二岁起,尝试了各种想法和技能,帮助家里摘掉贫困帽。今年,他劝说父亲扩大了养猪规模。即将收获之前,10月的一场猪瘟,葬送了家里所有的8头大猪,包括3头“下金蛋”的母猪。



骑行飞奔的少年

今年,
豫发集团、锦荣公益社携手河南商报,并联合18地市驻村第一书记发起暖冬扶贫扶志公益活动。

12月15日下午,两车道的S312省道上,运煤的大货车一辆接着一辆呼啸穿行,在一处处弯道上,不时喇叭长鸣。

一辆满载麦麸的电动三轮车,在车流中加足马力前行。

15岁的孙东海驾驶着这辆电动车往家里赶,面对十几个轮子的大车,他分外小心,但也不慌不忙。他已经有三四年的“驾龄”了,自称也算个老手。

上初中的时候,为省搭车钱,也为把家里的蔬菜拉到镇上售卖,他已经掌握了“开车”这项技术。


车上的两大袋麦麸是从镇上买了回家喂猪的,除了麦麸,车上还坐着前来置办麦麸的爸爸和妹妹。寒风将55岁的父亲孙小水吹得缩起了脖子,他因小儿麻痹落下残疾,右手不听使唤,右腿也有些麻木,难干重活。

妹妹可以空车驾驶上坡,但下坡载货,还是缺一把力气。

周六上午10点多,下课铃声一响,孙东海匆匆收拾了背包,坐车赶到30多公里外的王屋镇上,与焦急等待的父亲、妹妹汇合。

家里这样的重要活计,已经习惯性地落在了这个15岁少年身上。父亲也记不清这样的“依赖”,从什么时候开始,“可能是从他五六年级的时候吧”。

家里拿不出兄妹仨的生活费,他开始琢磨脱贫路

三轮车进入清虚村,穿过一片田野,孙东海家就映入眼帘,泛黄的土房孤零零立着。

每逢雨天,外边下大雨,屋内会下起“小雨”,孙东海说,村里以前也有土房。慢慢很多人都建了新房子,他家还是土房子。唯一的邻居将几间土房卖给了他们,但去年暑假,他在城里打工时,买来的土房塌了。


清虚村村长侯虎才熟悉这个家庭的情况,他说,孙东海家里条件不是很好,但这小伙子却很勤快,“他爸残疾,家里子女多,2016年,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庭脱了贫。”孙东海打心底想脱贫致富,源于五年级时候的一件小事。

“那时候,我和两个妹妹都在上学,每个人都要按月缴纳生活费。”他回忆,“但那一次,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来了,我一个人的生活费都不够,不要说两个妹妹的。”

“当时很绝望。”他说,神情有些落寞。

由于父亲残疾、母亲神智时常不清,外出打工不现实,为筹集到三个孩子的生活费,父母常常深入山中捡拾柴火卖。一斤7分钱,中午不回来吃饭,从早捡到天黑,也只能卖个几十元钱。然而柴火也不能每天都去拾,比如,到了一定的季节会封山,就没法继续靠拾柴火卖钱了。

说服父亲借钱养猪,增加家庭收入

仅靠种两亩薄田和上山捡柴火,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家庭困境的。

怎么办?五年级的他,常常想办法,也加紧干活。

“看村里有人因为养猪赚了钱,猪的行情好,我劝我爸去多弄些几头母猪。”他认为,这样能增加点收入,减轻父母的负担。

“当时小猪仔是比较贵的,几百块钱一个,但是猪一下崽就是一窝。”在他看来,这件事可行。

养猪要建猪圈,要花钱,成本收不回来怎么办?父亲孙小水说,刚开始有担忧,但拗不过孩子。

拿着从亲戚那儿借来的3000多块钱,孙东海开始了他的“创业”,通过奶奶家附近的邻居,他以低价购进了两只母猪,加上自家之前的一头母猪,家里共养了三头母猪。

养猪并非易事,产猪仔时,晚上需要带着手电灯一直在那盯着,冬季天冷,猪圈是水泥地冰冷,孙东海就带着妹妹在路上捡一些干树叶,夹杂着塑料袋垫在猪圈里,给猪保暖,小猪怕冷,就要趁母猪不注意的时候,抱到房间里去,“猪长好了,就卖的好”。

“第一年收成还不错。”回忆这件事时,孙东海稍微带着一丝笑容,除去成本,三头母猪带来了一千多元的收入,“我们兄妹三的生活费虽然偶尔也有拖欠,但最后也能交齐了”

孙东海家里的猪圈

养猪外,他包地种菜自学拖拉机驾驶

第一年的养猪收成让孙东海一家满意,但养猪绝非如此简单。

“第二年,三头母猪下了15只猪仔”,孙东海说,他们全家人高兴极了,可谁也想不到,由于防疫不到位,刚出生的小猪崽三天之内陆续夭折。

“当时是暑假里的事情,马上又要开学交费了。”孙东海的妹妹孙江玲说,“当时都急哭了。”

猪崽没了,家里的希望也没了。

“如果那15只全部长好,一只好几百块,15只一万多(元)。”孙东海有些失望,但并没有放弃,他向村里的养猪专业户学习防疫技术,重新干了起来。

跟防疫站的工作人员,孙东海不仅学会了给猪打针,还学会了猪圈消毒,“通常猪圈里一星期一两次消毒,关键时期,一天至少一次。”

“但这件事让我认识到,不能只靠养猪。”紧接着,他又利用学习之余承包土地,和父亲一起靠种菜、卖菜来增加收入。劝说父亲承包几亩土地后,放假回来他和爸爸一起劳作在菜地里。一年下来,他们靠卖菜赚了5000余元。

“学校的生活费再也没有拖欠过了。”孙东海说,心里的大石头随着家境变好,慢慢放下。

地多了犁地不方便,父亲买回一台手扶式拖拉机。村里人犁地,他在旁边看,也请教,用几个月时间学会了拖拉机,“别人告诉我怎么操作,我就在旁边看着”。

十二三岁时的孙东海,操作起拖拉机,还是有些吃力,尤其是转弯,操作不当会被甩出去,他说,每次拐弯时他都拐个大圈。

在村里,年纪轻轻会驾驶拖拉机干活,是村人提到孙东海最熟悉的印象之一。而他农忙时无偿帮助乡邻犁地,更让村里人对他赞誉有加。

清虚村村长侯虎才称,从村民到村委,大家对他的评价都很好,“一个十二三岁的毛孩,驾驶个拖拉机是独一份,自己的地犁了,有时还帮助别人,谁不赞叹”。



困境:扩大规模遇到猪瘟损失两万多元

上了初中之后,他又劝父亲再去承包土地,“要做就做大点,承包地。”有人专门到村里收取辣椒和西红柿,这样算下来也能挣一千多元钱。

加上家里的其他收入,孙东海家的年人均收入超过了3208元的贫困线。2016年,他家终于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孙东海一家盖了几间砖房,两个妹妹搬了进去住,家里还用上了自来水。“房子是公家盖的,自来水也是政府解决的,这几年是真好,政策是真好。感谢党和政府。”孙小水笑着说。

2018年,孙东海和父亲扩大了养猪的规模,希望养猪赚更多的钱。

但10月份,因为猪瘟,家里的8头成猪不得不赶紧处理掉,其中,包括给他们家立下汗马功劳的3头母猪。

“难过。”妹妹孙江玲说。

父亲孙小水算了一笔账,因为这一情况,让一家损失了两万多元的收入。“赔痛了”,12月15日,看着空空的猪圈,他还一脸落寞。好在还有另外圈养的8头小猪。

12月15日下午,匆匆赶回家喂完小猪后,孙东海把家里的玉米扬了灰。他就要离家了,第二天(16日)上午8点,他还有一堂美术课需要上,他自己的职业规划,和美术、设计息息相关。

离开家时,农田周围新修的路灯已经渐次亮起,照亮他前行的路。



征集:让我们携手帮这些有志气的孩子过一个暖冬

今年,豫发集团、锦荣公益社携手河南商报,并联合18地市驻村第一书记发起暖冬扶贫扶志公益活动。寻找虽身处逆境、但却积极向上的少年儿童和家庭,汇集社会爱心,进行帮扶。如果政府的帮扶是扶贫的骨干,那么爱心的汇聚就是扶贫的血肉。

如果您也想帮助这个神奇的脱贫少年,可联系河南商报记者弯文奎(电话/微信13733164202),也可拨打锦荣公益热线:0371-55023918。让我们共同努力,力所能及地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冬天。

河南商报记者 弯文奎/文 赵墨波/图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