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文化

起飞 筑梦长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2-26  来源:河南日报  浏览次数:16222
核心提示:一2018年10月,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简称郑州航空港区)获批设立5年半之后,我与尚攀合著的长篇报告文学《起飞第一航空港成长记》,即将付梓印刷。从2016年6月开始与郑州航空港区亲密接触,两年多时间过去了,我省建设航空港区的壮举与其中澎湃的激情


 2018年10月,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简称郑州航空港区)获批设立5年半之后,我与尚攀合著的长篇报告文学《起飞——第一航空港成长记》,即将付梓印刷。

从2016年6月开始与郑州航空港区“亲密接触”,两年多时间过去了,我省建设航空港区的壮举与其中澎湃的激情依然令我热血沸腾。


400多个日夜,我“沉浸”在郑州航空港区建设的“洪流”之中,采访、搜集资料,看媒体报道,看视频,潜心创作,我被一个个人物感动,被一件件事情感动,被一个个历史瞬间感动,被一项项伟大成就感动……

p27_b

李庆琦绘

而曾经,近在眼前的郑州航空港区,在我的意识里根本就不算什么。不就是机场周边的一个行政区划嘛——一个省会城市,有一座机场再正常不过了。而为了便于管理,把机场及其周边做一个行政区划,建一个航空港区,当然也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情。也就是说,在没有真正了解航空港区之前,我对媒体关于航空港区铺天盖地的报道是漠然的。


2014年5月,我受邀参加郑州市委宣传部组织的一个采风团,到郑州航空港区的新郑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简称机场二期工程)建设工地、郑州富士康科技园区等参观。当时,对机场二期工程的感觉,就是一个“大”,8000多亩地,真的是一望无际。而对富士康,除了对生产流水线上的“快”有点记忆外,就是他们的工人真多,当时已超过30万人。但仅此而已,郑州航空港区并没有令我刮目相看。


也是机缘巧合。2016年5月的一天晚上,我在信阳南湾湖附近的一个宾馆创作“美丽乡村”题材的微电影剧本,河南科技出版社总编辑李喜婷女士打来电话,问我是否有兴趣创作关于郑州航空港区发展的长篇报告文学,我欣然答应。


这部长篇报告文学,就是《起飞——第一航空港成长记》,获批了2016年度河南省“中原文艺精品创作工程重点项目”。


最初,我对这个项目非常乐观,以为很轻松就能完成。但进入实施后才发现,自己对郑州航空港区了解甚少,加上航空经济方面的知识欠缺,面临的困难比预想的要大得多。


我不得不沉下心来,开始认真做功课:研读有关航空经济、郑州航空港区的一些书籍,搜集、查看大量与航空经济、河南航空发展等相关的视频、文字资料,尤其是郑州航空港区获国务院批复以来的新闻报道内容。


对资料进行了梳理、分析、思考之后,2016年8月20日,我正式进入郑州航空港区“深入生活”。


很快,郑州航空港区——这片昔日盛产红枣的古老沙土地,就把我“震”住了——


郑州如此之大。老城区、郑东新区、航空港区,加在一起面积超过500平方公里。仅航空港区规划就达415平方公里,是老城区与郑东新区面积总和的近5倍,涉及新郑、中牟、尉氏三个县(市)。


世界又如此之小。郑州航空港区如今不仅开始盛产“苹果”手机,还通连着全球:无论是快捷的飞机,还是虚拟的“因特网”,这里与世界可谓“近在咫尺”。


在已完成二期扩建工程的新郑机场,我看到了世界一流机场的模样。新建的第二跑道,长3600米,宽60米,规格为4F级,是目前中西部机场最长的跑道,可满足当前世界上最大客机“A380”的全载起降。与其平行的滑行道两条。在两条远距离跑道间,新建南北垂直联络滑行道两条。左右机坪新建有79个机位。货机坪上有4个货机位。


4F级,“4”表示跑道长度,代表1800米以上;“F”表示能起飞和降落的飞机的翼展和轮距,从小到大依次分为A、B、C、D、E、F六个等级,“F”是最大等级。“A380”是全球载客量最多的客机,可承载853名乘客,飞机全载达到560吨,绝对的“空中巨无霸”。


机场二期工程的核心工程——T2航站楼,比原来的T1航站楼大3倍,地上四层、局部地下两层,建筑面积48.6万平方米。鸟瞰T2航站楼,就像一个大写字母“X”,不仅有着中华传统的对称美,还兼具流线的柔和之美。两组弧形指廊犹如张开的双臂,寓意是欢迎来自远方的朋友,象征着“拥抱世界,迎接未来”;它的四个指廊与主楼前面的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及两边的客机坪、货机坪相互依偎,气势恢宏,筋骨相连,浑然一体;大波浪式的楼顶,颇具动感,优美的屋面曲线,舒展流畅。

p25_b


另一重要工程是综合交通换乘中心(简称GTC),这是继上海虹桥机场后,全国第二个将城际铁路、地铁、客车、私家车等多种交通方式有效衔接的综合换乘中心,主体地上二层,地下四层,总建筑面积达27.4万平方米。


在GTC下方,设有城际铁路和地铁站,城铁、地铁向东延伸到高铁南站;地面向西通过迎宾高架桥直达机场高速;旅客可通过城铁、地铁和公路在此与机场实现零换乘。


近看GTC,宛若一架硕大无比的飞机,被T2航站楼的西北指廊和东北指廊拥抱着,机头指向郑州市区的方向,有一种蓄势待发的动感,正如庄子在《逍遥游》里所言:“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1978年,我12岁。夏天,在考完初中之后的假期里,我第一次随父亲到郑州。从村里到万古集(当时的万古人民公社所在地),大约1.5公里。父亲骑自行车带着我,先到集上,把自行车放在公社大院,再去大门口东边的汽车站坐“屋车”(那时候我们称客车为“屋车”)。到县城大约35公里,乘“屋车”正常情况下要一个半小时。在县城的汽车站,等上大概两个小时,开往省城的长途汽车才出发,150多公里路程,要经过五个多小时的颠簸。父亲到郑州,是看他的哥哥。而我跟随父亲到郑州的目的,是要看飞机。


数十年过去了,记忆中看飞机的那个上午,早已变得模糊,但来到机场附近的失望之情,却永远忘不了。父亲拉着我站在机场一侧的马路边,远远地看着空空的机场——那里并没有飞机。


我问父亲,飞机场咋没有飞机呢?父亲说,飞机还没来呢,你要想看,得等。


我毫不犹豫地表态:等,一定要等到看见飞机。


记不清等了多久,我终于如愿以偿看见一架飞机发着巨大的“隆隆”声降落在地上。那架机翼上有着红色“中国民航”字样的银白色飞机,显得那么高大——这对平时只见过云彩里拖着长长尾巴飞机的我来说,真算是开了眼界。


回忆多年前我看到的那个机场,还有那架飞机,与如今的新郑国际机场和各种客机、货机都不能同日而语了。据媒体资料,截至2018年8月底,新郑国际机场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1832.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1.4万吨,连续五年稳居我国中部地区“双冠王”地位;运营货运航空公司21家,开通全货机航线34条,通航城市37个,基本形成了横跨欧美亚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枢纽航线网络,成为河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开放门户和引领中部、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空中经济廊道。


河南的航空发展史起步并不晚。早在1923年至1925年,冯玉祥就先后在洛阳等地修建机场。后来,中美合资的中国航空公司、中德合资的欧亚航空公司均开辟了途经河南的航线,在郑州、洛阳、开封有不定期的航班起降。


1956年8月1日,郑州航站正式开航营运,成为新中国第一个航站——也就是我40年前看飞机的老机场,在燕庄,因此也被人称作燕庄机场。如今,民航路应该是老机场留在那里的唯一痕迹了。


燕庄机场最早是一个军民两用机场,在上世纪80年代初,每天航班只有三五个。航站楼更小,是一座两层小楼。


众所周知,郑州这座古老的城市,直到十九世纪末还只是一个蕞尔小城(那时叫郑县),屋厦破旧、人烟疏零、风沙弥漫,城区人口拢共也不过两万,只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小镇,根本无法比肩于当时的开封和洛阳。


1904年,火车第一次驶入郑县城。就是从这天起,这座古城一改往日的萎靡不振,工商日渐兴旺,人口日渐膨胀,城区日渐扩大。有道是,“三年不飞,一飞冲天”。这一飞,如果从铁路修通那年算起,至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代,郑州靠铁路“腾飞”了近一个世纪。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飞机作为先进的交通工具,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缩短了空间距离,节约了时间,而且安全系数高。正是这些优势,发达国家早就开始发展航空产业。


我国的民航业起步较晚,我省的民航业发展更不容乐观,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河南还没有一个像样的民用机场,航班更是少得可怜。民航业的发展滞后,使得拥有在全国数一数二旅游资源的河南,很少有省外国外游客光临;丰富的工业品、农副产品,因为空运不畅也受到影响。


随着城市的发展,燕庄机场因为离市中心太近,加上狭小的空间难以承受当时的航空运输,又无法向外拓展,机场外迁迫在眉睫。


1985年年初,我省就开始酝酿机场搬迁,却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未能落地。直到1994年6月24日,新的机场才奠基动工。


1997年8月28日,郑州新机场——新郑国际机场建成通航。之后,新郑国际机场被国家民航局列入我国重要的干线机场之一,飞行区等级为4E级,可满足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波音747-400型客机的全载起降,同时保证20架波音737以上客机的营运,停机坪可以停24架飞机,候机楼面积是原机场的25倍。每周进出航班500多个,通航城市40多个,全国近30家航空公司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开辟了航线,一个以郑州为中心,四通八达、辐射全国的航空运输网初步形成。


2013年3月7日,在惊蛰的春意中,一个消息温暖了河南:《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首个(截至目前也是唯一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花落郑州。


由此,郑州航空经济驶上快车道,第二次展翅“起飞”。


河南把郑州第二次“起飞”的支点,确定为天空,即航空经济。而国务院对郑州航空港区的批复文件,就好比是“发令枪”,让河南这个被陷入“经济洼地”多年的内陆省,再次冲出低谷,一飞冲天。


2016年11月21日,经过多方审批,我终于走进了盛产“苹果”的富士康科技园区和承载对外贸易的河南保税物流中心。


有专家称,从大枣到“苹果”,郑州航空港区完成了从“舌尖”到“指尖”的转变,真正实现了从土生土长的“土老帽”到颇具国际范儿的华丽蝶变。而作为代加工“苹果”手机的世界巨鳄,富士康已成为我省新时期发展航空经济的新引擎,它不仅仅是支点,还是撬杠。尤其是对郑州航空港区这座新城的诞生,起着催化剂和助推器的作用。


的确,富士康给郑州带来了活力与蓬勃向上的朝气:短短几年内,富士康就给河南带来了超过30万人的就业机会,为郑州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富士康还使河南出口外贸额连年翻番,并拉动航空货运快速增长。让河南这个不沿边不沿海的内陆省份,一举成为中西部对外开放的翘楚。


陪同我?访的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领导告诉我,2015年11月,富士康在郑州投资280亿人民币,建设第六代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LTPSTFT-LCD)生产基地。第六代低温多晶硅代表了世界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的最新水平,也是未来液晶面板发展的主流方向。长期以来,因技术问题,我国智能手机厂商使用的这种显示器件主要由日本、韩国厂商供应。该生产基地建成投产后,每月可生产2万件液晶面板,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第六代低温多晶硅生产线。


我们来到河南保税物流中心。一进大门,“买全球卖全球,大门在郑州”的标语映入眼帘。陪同人员告诉我,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10日上午来这里考察时候,就勉励保税物流中心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的战略目标不断迈进。


在6号库跨境电商(简称E贸易)分拣查验中心,只见数十名工作人员在流水线排开作业,从大宗货箱进场,再到打单、配货、包装、装单、复核、封箱、贴单、码箱,最后进入X射线光机扫描,出库送往消费者,最快仅需几分钟。


工作人员告诉我,这条短短的流水线,把全世界的商品和消费者连接到了一起。而买这些东西,不光保真,还能退货,且邮费低,只相当于国内快递。而之前,购买海外商品的周期,一般要30-40天;退换货更是难上加难。仅物流费用就比现在高10倍以上。


工作人员还介绍了其中的程序:平台商、物流商提前将货物从国外运到保税区,货物集中报关检验,消费者通过国际电商平台下订单,直接从郑州分装发货,税少、邮费少、成本也平摊少了。


在这里,全球和郑州的联系,跟郑州同城的联系几近相同——每天,有上千名消费者可以拿到这里发出的海外商品。


这时我才知道,我居住的郑州,E贸易业务成绩不断刷新国内纪录,一跃成为全国试点城市的风向标和领头羊。彼时,这里的跨境电商平台已集聚近500家企业,不仅跨境贸易逆势增长,带动了消费,也带火了仓储、物流等相关产业。


数字是“骨感”的,也是无趣的。但为了说明郑州航空港区发展的速度,我不得不罗列一组数字:2016年,生产总值完成622.5亿元,比上年增长13%。大枢纽建设全面提速,新郑机场开通全货运航线34条,其中国际航线29条;开通客运航线162条,其中国际航线25条;新郑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增长20%;货邮吞吐量完成45.7万吨,增长13.2%,其中,外省货物占比超过50%。航空港区对整个内陆的辐射作用进一步提升,口岸综合优势不断放大,对区域经济的服务和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全区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784.5亿元,郑州市占比超过83%,全省占比超过65%。新郑综合保税区三期封关运行,2016年完成进出口总值3161.2亿元,跃居全国第一。

通过郑州航
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口岸进口的货物涵盖12个国家,郑州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进口鲜活产品集散地之一。产业发展上,航空港区已经初步建成全国智能手机生产基地,手机产量突破2亿部,占全球出货量逾1/7。城市建设上,航空港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60万。

之所以如数家珍地罗列这些数字,是因为,从真正了解郑州航空港区那天起,我便从内心爱上了它——它令我震撼、令我感动、令我自豪。


2016年春节前,离除夕大概三四天的一个下午,下起了雪。我坐在客厅,虽然屋里的气温并不低,但我突然觉得厅柜里摆放的那些青铜、陶瓷、泥塑没有一点生机。我站起来走到窗前,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猛然明白了,屋里缺少春意——几盆花草,几枝鲜花。是的,过春节了,家里应该增添点春意。


我立即换衣服,走出家门,去陈寨花卉市场。下了公交车,穿过彻骨的寒冷,踏着“碎琼乱玉”走进人流如潮的花卉市场。


即使在数九寒天,花卉市场的花棚里依然春意盎然,摆放着各种碧绿的植物与盛开的鲜花,还有散发着芳香的鲜切花。而且,价格适中,普通家庭并不觉得昂贵。


放眼望去,一幅“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景象扑面而来。君子兰、蝴蝶兰、蕙兰、国兰、素心兰等各种兰花争奇斗艳,芳香四溢。杜鹃花也不甘寂寞,白的、粉的、红的花蕊绽放,在缤纷的花海中格外妖娆。牡丹、茶花,则显得高贵典雅,气质不凡。水仙与凤梨(俗称红运当头)从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大片顶着红色叶茎的凤梨如一枚枚火炬,热烈而喜庆。水仙的成长有点参差不齐,有的刚长出一两片叶子,有的才现蕾,有的已盛开,它们看上去低调,却以浓郁的花香夺人。


鲜切花区,玫瑰、康乃馨、百合、满天星、剑兰、非洲菊、红掌等五彩缤纷……


郑州并不是花卉种植区,这些花卉,大多来自外地,乃至国外。它们有的坐着火车、汽车,有的乘着飞机来到郑州。像鲜切花,除了来自昆明的,大量的是来自荷兰。


我不禁又联想到郑州航空港区。一位河南省的领导曾说,几公里的跑道,可以联通世界。无疑,那个看似距离有点远的航空港区,其实与我们河南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曾经,因为恐高和别的原因,我有终身不坐飞机的打算。但现在我改变了主意,决定在路程遥远的旅行中选择航空——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不能排斥科技带来的便捷,这种便捷像是一个奇迹,更像是一个美梦。


曾经,在观看河南电视台摄制于2014年的大型纪录片《筑梦长空》时,我注意到一个叫卡妮娜的加拿大女孩。


卡妮娜是郑州航空港区一家咖啡店的店主,她去过世界上很多大城市,最后确定落脚郑州航空港区——因为她喜欢这个城市蓬勃的活力。


面对镜头,卡妮娜如是说:我看好河南,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郑州这边发展。


因为没坐飞机出行过,在郑州航空港区体验生活期间,我未能进入新郑机场候机大厅,也就没机会去卡妮娜的咖啡厅。


我计划有机会乘飞机去俄罗斯看看在那儿创业的同学,或者去找移民澳大利亚的发小——如今,从郑州去莫斯科和墨尔本,都很方便,不再像以前那样到别的地方中转了,新郑国际机场已开通直飞莫斯科和澳大利亚的国际客运航线。我想象着,在候机大厅等候登机的时候,走进一家优雅别致的咖啡厅,坐在舒适的沙发上,品尝着浓郁的咖啡,享受着踏上旅程前的宁静。不经意间,看到一个漂亮、带着甜美微笑的女孩在柜台里忙活——她就是卡妮娜,那个在电视屏幕上引起我注意的域外女孩。


作者:八月天
编辑:河南商报 张路
来源:河南日报

商报网自宣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