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家居
家居

豫发・锦荣公益社暖冬扶贫扶志行丨开封贫困村15万斤莲藕滞销,驻村第一书记“代言”卖莲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18  浏览次数:24929
核心提示:今年,豫发集团、锦荣公益社携手河南商报,并联合18地市驻村第一书记发起暖冬扶贫扶志公益活动。寻找虽身处逆境但却积极向上的少年儿童和家庭,汇集社会爱心,进行帮扶。位于开封市东北方向的米寨村,是一个省级贫困村。但有着黄河水灌溉优势,生态农业发展前
主画面

今年,
豫发集团、锦荣公益社携手河南商报,并联合18地市驻村第一书记发起暖冬扶贫扶志公益活动。寻找虽身处逆境但却积极向上的少年儿童和家庭,汇集社会爱心,进行帮扶。

位于开封市东北方向的米寨村,是一个省级贫困村。但有着黄河水灌溉优势,生态农业发展前景广阔。一年前,来自河南化工技师学院的杨恩学来到开封祥符区杜良乡米寨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帮助当地村民脱贫。期间,他们因地制宜扩大了鱼藕混养规模,让贫困户入股分红。一年后,种植的莲藕丰收了,但较差的市场行情,让莲藕销售难住了这里的人们。

为了帮村民销售,该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恩学做起了莲藕代言人。他说,目前丰收的莲藕卖出去的还不多,亟待销售的优质莲藕还有十多万斤。



如果有爱心单位、公司及市民朋友有需求,欢迎联系,和他一起帮帮贫困户。

省级贫困村,村民家门口挖莲藕挣钱

1月16日下午,离家千米左右的莲藕种植基地,米寨村的村民张树云正在挖莲藕。

56岁的张树云介绍说,家中有8口人,有儿有孙,她平时在家带孩子,一有空就来挖莲藕。一斤能拿五毛钱的工钱。

“有人卖,俺就挖。”张树云表示,现在干活不如以前,一天能挖个200多斤的莲藕,但她表示挖这讲究技巧,“不会挖的,可别乱挖,不然都把藕挖断了。”

米寨村村党支部书记孙继涛介绍,米寨村全村辖9个村民组,耕地面积3300亩,人均1.68亩。他称,米寨村基础设施非常落后,进村道路只有一条,没有工厂,自从扶贫政策开始后,村里的道路修了很多。

村里种植水稻、小麦为主。由于种植结构单一,村民收入来源较少,米寨属于省级贫困村,全村44户贫困户120人。在驻村第一书记杨恩学看来,村里的贫困人口,“有一部分人因为一些情况陷入贫困,比如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因学致贫,还有一些没有劳动力的人。”

第一书记帮扶,确保村民有持续性收入

“来之前出行比较难,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一下雨就没法出门。”杨恩学告诉河南商报记者,2018年11月份,他从河南化工技师学院来米寨村驻村,他研究后觉得,部分村民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脱贫的。



为了帮村民脱贫,杨恩学和他的同事帮助村民修基础水利设施,“水通畅了,田地就保收了。”为解决米寨农田用水问题,2018年5月份,杨恩学所在单位出资4.83万元,修缮了两个导洪渠,扩挖了三条排水河渠,保障了农田水利设施通畅。

此外,他们还专门组织了技能帮扶,帮助村民学习电焊,“没有技术,就没有优势。”

村民凌爱军是技能帮扶中典型的代表,凌爱军,本来在一个劳务输出公司工作,但是工作很不稳定,工资也低,工资一般是由劳务公司代放,“有活了,你就去干,没活了就没法干,很不稳定,收入也没法得到保证。”

驻村第一书记杨恩学单位的同事得知后,与该公司联系沟通,直接跳过劳务公司,待遇提升了两三千,而且还比较稳定,“工作时间有保证,一年四季都有工作。”



除此之外,还有党员对户帮扶,“单位有27名党员,进行帮扶,27名党员帮扶了38户贫困户。”

在杨恩学和同事的努力下,部分村民的收入逐渐增加。

开展鱼藕混养,让贫困户入股分红

在帮扶中,其中一项项目最为特殊。

“国家投钱,让贫困户入股。”杨恩学表示,通过开展“鱼藕混养”,使贫困户真正得到了实惠。

孙继涛介绍说,村里水也多,坑也多,就利用起来了。根据村里的情况,他们因地制宜,将村里的资源综合利用起来,打造莲藕种植。“最初的时候不多,也就20多亩的的范围。”

经过一系列种植和管理后,莲藕最后的收入会给入股的贫困户分红。孙继涛介绍说,每亩地的莲藕的产量大概在3000余斤,挖一斤可以得到五毛的工钱。“卖出之后属于集体,统一时间分红。”

杨恩学表示,通过运用“到户增收”的项目款40万元,重新扩大了莲藕种植的规模,另外杨恩学所在单位每年都购买该村的莲藕,由于是帮扶项目,价格相对高一点,“买了一万多元的莲藕。”

据了解,该项目从最初的20多亩地发展到现在的50余亩地,属于集体所有。

通过一系列的帮扶,2018年王东生、高矿玉、魏玉梅、孙继峰、凌祖娃、郭士琴等家庭都达到了“两不愁三保障”、人均收入远远超出2018年国家扶贫标准3400元,成功脱贫。目前,该村已脱贫34户99人。

报道版

市场滞销,第一书记代言卖莲藕

莲藕种植,本来是很好的扶贫项目,但如今收成不错的莲藕却出现了滞销,这让米寨村的村民犯了难。

“当时种的时候,规模没这么大。”孙继涛告诉河南商报记者,按照以前的规矩,亩产也就两千多斤,同时销售都很零散、不固定。

除了亩产少,还有很多成本需要考虑,孙继涛介绍说,莲藕种一次,来年还会发芽,但是效果会逐年下降,到一定时间还要重新种植。而对于收获,他则表示更多的是靠人工挖。



孙继涛表示,今年莲藕长势不错,但是却出现了滞销,收入成了负数,他给河南商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莲藕每斤的对外批发价格是1.3元,但是每亩地还要除去地租800元,加上此前的化肥和人工费,一亩地也的需要1500元的成本,相对于每亩地3000斤的产量,这有点不划算。

“小商小贩远远不能满足销售需要,希望大家多关注我们米寨村,有需求可以联系我们。”孙继涛告诉河南商报记者。

杨恩学也告诉河南商报记者,目前莲藕滞销的还有一半左右,他想为村里滞销的莲藕代言,希望能帮忙销售。

让我们和驻村第一书记一起,帮帮这些贫困户

今年,豫发集团、锦荣公益社携手河南商报,并联合18地市驻村第一书记发起暖冬扶贫扶志公益活动。寻找虽身处逆境但却积极向上的少年儿童和家庭,汇集社会爱心,进行帮扶。如果政府的帮扶是扶贫的骨干,那么爱心的汇聚就是扶贫的血肉。

电子海报

如果您也想帮助这个村的贫困户,可联系河南商报记者弯文奎(电话/微信13733164202),或拨打锦荣公益热线0371-55023918。让我们共同努力,力所能及地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冬天。(实习编辑 熊子文 首席编辑 徐驰)

河南商报记者弯文奎 实习生 巴文媚/文 赵墨波/图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