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美食圈
美食圈

保健品“骗中骗”是一种消费预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4-19  浏览次数:11901
核心提示:被哄骗买了20万元保健品,老人正焦虑没效果又不能退时,欣喜地接到响应国家政策上门退款的来电,并被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接去办理手续,按要求交纳3万到5万元保证金后,等来的却不是退款而是对方失联。据《北京晚报》报道,多位购买保健品的老人近期遭遇二次诈骗
被哄骗买了20万元保健品,老人正焦虑没效果又不能退时,欣喜地接到“响应国家政策上门退款”的来电,并被“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接去办理手续,按要求交纳3万到5万元“保证金”后,等来的却不是退款而是对方“失联”。据《北京晚报》报道,多位购买保健品的老人近期遭遇二次诈骗。涉案的犯罪嫌疑人李某、宋某原来都是保健品销售员,随着一些保健品销售骗局被曝光,他们设计了“保健品退款”的圈套,开辟了新的“发财之路”。

最近几年,不少别有用心的人把目光锁定在老年人身上,以“优惠”为幌子,想方设法欺骗老年人,试图以此诈骗钱财。从最初的送鸡蛋,到后来免费体检、送保健品,类似的诈骗手段不断花样翻新,但始终万变不离其宗——先以小恩小惠取得老年人信任,然后再痛下“狠手”高价兜售。


保健品诈骗令人深恶痛绝,今年春节晚会上,葛优、蔡明、潘长江主演的小品《“儿子”来了》对此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小品中,葛优饰演的骗子寡廉鲜耻、巧舌如簧,惹得观众一阵阵捧腹大笑。相比起小品的舞台效果,更令人津津乐道的是,揭露保健品销售欺诈正在成为文艺作品的创作题材。日前,成都地铁一号线“守护号”因为全车贴满防诈骗海报而走红网络。每节车厢的海报都以生动的卡通形象和醒目的文字,在车顶、地板、车门和展板等位置,揭露各种常见的保健品欺诈套路。


防保健品诈骗的宣传越来越多,其中对于各种诈骗套路的提醒也引起了老年人的警觉。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一些老年人却因此而落入骗子精心设计的“二次诈骗”陷阱。葛优饰演的保健品推销员,竟然摇身一变成了帮助老年人维权的“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如此“骗中骗”,着实令人防不胜防。


老年人之所以遭遇二次诈骗,在某种程度上与遭遇初次诈骗一样,存在偏听偏信、疏于防范的心理软肋。从这种角度来看,老年人有必要提高心理防范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不仅对诈骗老套路了然于胸,而且能举一反三防患于未然。仅凭老人提高警惕显然远远不够,因为骗子挖空心思设置重重陷阱,善良的人根本无法想象骗子的恶。骗子之所以屡见不鲜,甚至在骗局被拆穿后还能肆无忌惮地布置“二次诈骗”陷阱,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违法代价显著轻微——如果首次诈骗就能被绳之以法,他们又如何大摇大摆地实施“骗中骗”?


在不少保健品骗局中,维权的“最好”结果多半是退款了之,即便如此,维权成功者也得耗费巨大的精力,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和不法商家周旋。正因为此,老年人更容易对号称有相关部门介入的“保健品退款”骗局不设防。保健品“骗中骗”不仅是对老年人权益的严重伤害,更是对法律法规赤裸裸的挑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要求,严厉查处向老年人欺诈销售各类产品和服务的违法行为。加强老年人消费权益保护,首先就应该严厉打击各类保健品骗局,相比起怎样识破骗局,如何精准打击无疑更加重要。


小品《“儿子”来了》的最后,葛优饰演的骗子被警察带走了,不过,带走之后怎样了呢?如果不能感受到切肤之痛,他是不是会卷土重来继续实施“骗中骗”?这个问题,值得监管部门深思。

作者:大河报评论员 赵志疆
编辑:河南商报 郭佳慧
来源:大河报

商报网尾图1

商报网尾图2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