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这位心外科“金刀奖”医生 18年为4000多人“画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5-27  来源:河南商报  浏览次数:48479
核心提示:作为人口大省,河南每年约有10万人被心血管疾病折磨,他们不得已辗转北京、上海等地就医,费用和精神压力不言而喻,但最可怕的是仍救不回来。2017年12月,随着国家级医院华中阜外医院开诊,以及接连创造的近20项第一,让无数心血管病患者拥有了心希望。重生篇
作为人口大省,河南每年约有10万人被心血管疾病折磨,他们不得已辗转北京、上海等地就医,费用和精神压力不言而喻,但最可怕的是仍救不回来。

2017年12月,随着“国家级”医院——华中阜外医院开诊,以及接连创造的近20项“第一”,让无数心血管病患者拥有了“心”希望。 


重生篇 
为3个月大先心病患儿 完成国内首创右腋下微创手术


5月24日上午10点,站在华中阜外医院河南省儿童心脏中心一病区病房内,28岁的张芳(化名)看着病床上安然入睡的儿子小宝(化名),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小宝一出生就被先天性心脏病“判了刑”,房间隔和室间隔均缺损,当地医生建议孩子大点再治疗。


小宝3个月大时,张芳带着他来到华中阜外医院儿童心脏中心,“也是打听了可多,说这个医院好。”当时孩子身体再次出现异样,情况紧急,医生决定立刻做手术。


听到要给3个月大的小宝做开胸手术,张芳害怕不已。


令她没想到的是,小宝的手术不仅很成功,医生根据术中情况还将开胸手术换成了国内首创的右腋下微创手术。


“考虑到孩子长大后的生活,加上术中发现孩子病情适合微创,才更换了方案。”该中心主治医师宋书波说,因为是微创手术,小宝的康复时间也会缩短近1周。


“医院无血心脏外科手术的比例达到3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该中心主任范太兵称,中心每年将接诊来自全国各地的1万多名先心病患儿,开展先心病手术2000多例,特别是在婴幼儿先心病领域,曾成功为出生20小时、体重不到4斤的婴儿实施手术。

专注篇
穿三四十斤重铅衣 工作15个小时以上


5月24日上午9点多,华中阜外医院介入手术室内,华中阜外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高传玉像往常一样,快步向河南省唯一全部采用最高净化标准的百级手术间走去。

“这样的手术间能把手术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高传玉说,打造“家门口”的“国家级”医院,必须每个细节都到位。在手术室核心区域,两排8个手术间相对而立,穿着铅衣工作的大夫十分显眼。

“铅衣是防辐射用的。”高传玉说,每位进入手术间的医务人员都要穿上铅衣。



由于高传玉每天都有一二十台手术,常常是从上午九点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一两点。穿着三四十斤重的铅衣,一站十五六个小时,早已成为高传玉的日常工作状态。


不仅敬业,高传玉团队的医术也很高超。今年4月10日,高传玉团队成功完成了河南省首例及第二例“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手术,“这种支架在术后3年就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体内不再有异物,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也能得到恢复。”高传玉说。


坚守篇
“金刀奖”获得者 18年间为4000多人“画心”


在华中阜外医院,该院副院长、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知名专家程兆云,有着“看清人心”的本事。


“从2000年开始,做每一台手术前,我都要画一个患者的心脏冠脉示意图。”对程兆云而言,“画心”能让医务人员对这台手术的方向有清晰了解,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今,程兆云的办公室书柜内,仍保存着他18年间做过的4000多例心脏手术的手绘示意图,他将这些示意图重新装订,做成了近30本合订本。这一张张色彩鲜明、记录翔实的手术示意图,成为反映众多患者冠脉搭桥特点的珍贵数据库,也凝聚着这位中国心脏外科医师最高奖“金刀奖”获得者对专业的精益求精。


“有了这些,我不仅可以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胸有成竹,还能进行心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这对提高我省乃至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都有积极意义。”18年间,不管身体再累、工作再忙,程兆云依旧不改“画心”的习惯。


“画心”并非程兆云唯一的习惯,他18年如一日坚持做的事情,还有选用8-0的细线缝合血管。


这种线在无影灯下肉眼几乎看不清,但即便如此,他却需要用它在直径1.5~2.5毫米的血管上,缝合8~12针。为防止滑线,缝合完毕必须连打9个结,但凡手抖一下、眼睛晃一下,线就可能会断。


只因“用这个线缝合对患者康复有好处”,18年来,程兆云一直坚持做最细致的“绣工”,而他也成了我国使用该线缝合血管的5名医生之一。

记者手记

在这座“国家级”医院,我第一次在掉根针能听见响的重症监护室,看到移植“人工心脏”得以重生,开心地向所有人挥手致意的人;第一次看到原本血液断流的血管,在医生一次次努力下,畅通如初的样子;第一次看到重获新生后,每每听到医生说话,就会笑的3个月大的先心病患儿……


人们对生的渴望从未减少,但要说渴望的程度,或许只有在直面死亡时才能切实明白。可正是因为有了渴望,才有了信任,也因为信任,才有了像高传玉、程兆云等拼了命一样守护生命的医疗人。

作为开创河南省心血管病治疗领域多项先河的人,高传玉和程兆云从青年医生到科主任,再到“国字号”医院的副院长,从20年前每周二病区里雷打不动的两人“约会”,到科室全员“聚会”,再到一周两次全省100多家医院“网络盛宴”,他们一路走来,印证了河南省心血管病治疗从落后到步入全国前列的历程。

未来,我们期待六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排头兵”,“阜外速度”能更快一点,好为更多的人打开“心”希望。


作者:河南商报记者 王苗苗
编辑:河南商报 张路
来源:河南商报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