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
政务

平原示范区与郑州何时能够通公交?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8-04  浏览次数:7538
核心提示:河南商报记者宋红胜 通讯员韩卫军在与郑州一桥之隔的黄河北岸,有一座占地353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人的现代化新城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下称平原示范区)。作为郑新融合的桥头堡,平原示范区是郑州都市圈核心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3月1日,平原示范区正式
 河南商报记者宋红胜 通讯员韩卫军

在与郑州一桥之隔的黄河北岸,有一座占地353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人的现代化新城——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下称平原示范区)。作为郑新融合的“桥头堡”,平原示范区是郑州都市圈核心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3月1日,平原示范区正式开通城市公交,3条城区线路、18辆电动公交车投入运营。平原示范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开通更多的便民线路,站点逐渐向四周延伸。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平原示范区的居民与郑州之间的往来越来越密切。从地理位置上看,该区与新乡主城相距40多公里,而与郑州市区仅隔着5公里的黄河公路大桥。黄河南岸是郑州市公交最北站点的花园口,北岸是平原示范区桥北乡。

那么,平原示范区的公交何时才能与郑州的公交接通呢?河南商报记者调查发现,黄河两岸通公交,已经成为平原示范区群众普遍的迫切愿望。

黄河两岸的“双城记”

随着平原示范区的快速发展,约800户周口籍“郑漂”相继迁居平原示范区,成为“平漂”,宋广朋就是其中一员。

2016年,宋广朋来到平原示范区,经营了一家修车行。几乎每天,他都要驱车前往郑州天荣汽配城购买配件。“一天往返几趟,汽油、人工等成本都得百余元。有时候还要借车、拼车,很不方便。”宋广朋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如果两地通了公交,他每年可节省两三万的交通成本。

有同样期望的,还有平原示范区市民田征。2017年,在郑州工作的她嫁到平原示范区,从此夫妻二人早起晚归,每天往返于黄河两岸,过起了“双城生活”。田征说,如果在单位加班或者天气不好,晚上11点多到家是常事。雨雪天气恶劣的话,只能在郑州住宾馆。“我们就离郑州一桥之隔,豫A牌汽车过黄河大桥也不收费,为啥连公交都通不了呢?”田征说。

早在去年4月23日,郑州至山西长治的省际公交正式开通,这是继郑州至晋城跨省城际之后,开通的第二条省际公交线路。网友“老刘观茶”@新乡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发问:“跨省公交都开通了,跨市的何时能落地?”

在平原示范区2000人的“新区是我家”QQ交流群中,几乎每天都有数十条信息在讨论郑州和平原示范区如何通公交的事。

“领着8小时的工资,干着13小时的活”

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是省农科院的基地,位于平原示范区城区西侧,共有科研人员1100多名。“根据门禁录入的信息,工作日期间每天有不低于500辆豫A牌照私家车出入,尽管我们给员工安排了宿舍。”该基地管理中心主任白乐高认为,这意味着有至少500名员工过着“双城生活”。“据我所知,员工很少有在平原示范区购房居住。”白乐高补充道。他认为,对人才要想“拴心留人”,便利的公共交通是最基础的因素。

2015年,河南金水电缆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金水电缆)金水电缆正式从郑州高新区搬迁到平原示范区,从此年产值以年均30%的幅度增长。据该公司副总经理黄百立介绍,公司现有员工600多人,其中100多人住在郑州。为了方便这些郑州员工上下班,公司专门购买了2辆大巴车和3辆小客车。

“如果遇到雨雪天气,班车肯定要迟到。那么,该上岗的工人就不能准点上岗,该下班的工人还得等着车来了才能回家。遇到限号的那天,班车只能停靠在三环以外。”黄百立说,“有工人在私底下抱怨,领着8小时的工资,干着13小时的活。”

黄百立认为,如果两地通了公交,员工们“家门口上车,厂门口下车”,给他们一种身处“大郑州”片区的归属感,也必将为企业发展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

两地公共交通“缺位”,催生“黑车”市场

7月22日、23日,平原示范区交通巡防大队对辖区内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了两天的专项查处活动,共查处交通违法行为93起,其中面包车超员46起,占了总数的一半。

“这些超员面包车,全部是拉着农民工去郑州搞绿化的。”平原示范区交通巡防大队大队长王晓超告诉河南商报记者,近两年来,由于郑州绿化市场变大,辖区内越来越多的农民“早出晚归”,成为郑州的绿化工人。

然而,有些包工负责人为了节约交通成本,将荷载7人的面包车改装,拆掉后两排座位,竖着放置3排长凳。还有些人因此发现了“商机”,做起了“黑车”的生意。此次查出的超员面包车中,最多的一辆竟载了23人,超载229%。

“平均每小时,从郑州黄河公路大桥经过的各类车辆有1000多辆,车流量较5年前增长了70%左右。”王晓超说,大桥上通行的豫G牌照私家车平均每天就有近5000辆。“如果两岸通了公交,或许私家车会减少一半。”王晓超认为。

事实上,这里的“黑车”存量很大,“一波被查,一波又起”。在校生近2万人的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位于平原示范区城区西南侧,距离郑州花园口游览区10公里。在学校门口,每天都会聚集很多“黑的”。“尤其是到了周末,‘黑的’能有20多辆。”王晓超说,由于公共交通不便,这些大学生往往选择“黑的”到郑州。此外,还有一些违规载客的三轮车,安全隐患很大。

通勤人口增加,给公共交通提出新“课题”

郑新要融,交通先行。河南商报记者在《郑新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新乡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规划(2018—2035年)》等多部规划中看到,新乡市将交通融合放在了比较突出的位置。在平原示范区和郑州之间,有两座大桥联通,西边的是107国道(已计划往东迁移)经过的郑州黄河公路大桥,东边的是107国道复线经过的郑新黄河大桥。

郑州黄河公路大桥于2012年10月8日零点取消收费后,黄河天堑瞬时变通途,两岸居民欢天喜地,车流量迅速增加,经常出现拥堵的情况。郑新黄河大桥于2010年9月29日通车,并于2017年3月5日开始对豫A牌照车小型客车免费通行。仅去年一年,平原示范区就为此“买单”财政支出7000多万元。

随着平原示范区交通条件和生活便利化程度持续改善,大批郑州市民跨过黄河来此购房置业生活,出现了大量的郑州市通勤人口。平原示范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快两岸的公共交通建设是最大的民生急需,已经迫在眉睫。

省政协委员:别让郑新融合“卡”在一座桥上

省政协委员张朝祥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居住在郑州、工作在平原示范区的“上班族”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通勤时间长,还包括城市行政壁垒导致的公共交通服务割裂。

“郑新融合发展规划,提出了要打破城市行政壁垒,比如发展轨道交通,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公路交通为次,其他交通为辅的交通通勤体系。”张朝祥认为,目前黄河两岸的交通,远远没有达到群众的现实急需,两岸群众感觉“远水难解近渴”。“能不能先从最容易实现的通公交开始,让群众的出行问题得到提前解决?”

张朝祥认为,目前平原示范区很重视公交场站基础建设,郑州市公交最北端是紧邻黄河南岸的花园口,两岸通公交已经具备成熟的条件,跨区通公交全国多地都有示例。他建议,应尽快建立平原示范区至郑州的快速公交系统,打造郑新融合发展快速客运交通走廊。“别让郑新融合在一座桥上‘卡’住。”张朝祥说。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