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
政务

驻村第一书记王志勇的600多篇扶贫日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8-06  浏览次数:8716
核心提示:河南商报记者宋红胜 通讯员李萌 文/图8月3日,周六清晨。卫辉市供电公司驻太公镇许漫流村第一书记王志勇赶到村中红薯试验田查看长势,这是他最近最关心的事。  (王志勇为贫困村儿童讲解安全用电知识)查看结束,他来到村委会办公室,打开电脑中的《扶贫日
河南商报记者宋红胜 通讯员李萌 文/图

8月3日,周六清晨。卫辉市供电公司驻太公镇许漫流村第一书记王志勇赶到村中红薯试验田查看长势,这是他最近最关心的事。


  (王志勇为贫困村儿童讲解安全用电知识)

查看结束,他来到村委会办公室,打开电脑中的《扶贫日志》写道:“636.2019年8月3日,星期六,红薯试验田正常,仍要密切关注……”驻村扶贫636天来,他坚持每天写日志。600多篇日志,书写着他近两年的酸甜苦辣。

漫流村再现“漫流”

“99.2018年2月12日,星期六,在农历腊月二十七,村500米的深水井正式投入使用,全村实现家家用上自来水。”在王志勇来到许漫流的第99天,他在扶贫日志写下了38个字,看似平淡的一句话,背后却是村民十来年的期盼和王志勇以及全体驻村队员的无法言表的辛勤付出。九九归一,在王志勇上任的第99天,许漫流再现“漫流”。

许漫流村属于丘陵地带,北面就是巍巍太行。之所以取名“漫流”,就是因为过去一到雨季,太行山中的泉水就沿着河道奔流而下,这样村民们一年的灌溉、吃水都能无忧。而近十年,由于气候、地貌等因素影响,村民们发现曾经的许漫流不再“漫流”,早些年修建的水渠成了摆设,缺水成为制约许漫流发展的关键因素。

王志勇上任开始就发现,村民们不是用家里“苦水井”的井水,就是从外面买水。每当农忙时节,村民们要从家里搬运井水浇地。用水问题成为王志勇与驻村工作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三个月的时间,他带着驻村队员跑遍了相关单位,走遍了村子的角落,扶持资金落实了。

终于,赶在春节前夕,村里的群众都用上了自来水。那一天,村民许照文老人看着水龙头喷涌而出的清水,不禁感叹:“咱许漫流终于又‘漫流’了!”

村容旧貌换“新颜”

“499.2019年1月28日,星期一,上午9点举办许漫流村第一届迎新春文艺联欢会。”那天,刚刚落成的乡村文化舞台上热闹非凡。王志勇站在人群中,欣赏着村民脸上洋溢笑容。对于他来说,村民的笑脸才是这场视觉盛宴中最精彩的节目。

此时的许漫流村,已是旧貌换“新颜”。自驻村扶贫以来,新修水泥路面积2.7万平方米,路程累计长度7.2公里;新建270平方米的村小学和500平方米的校园操场;建成一个文化舞台、一个文化广场;完成2台变压器及高压线路升级,新增民用和灌溉用变压器5台,全村280多户的低压电表全部进行更新换代;引导群众种植薄皮核桃170亩、软籽石榴12亩、大红袍花椒7亩及中草药连翘26亩......

王志勇并没有沉醉于这些数字,在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时,他摘录了这样一句话:“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如果我们只是把硬件脱贫了,可老百姓的思想没有脱贫,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他利用上级研发的“河南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开办了夜校,每天晚上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一会儿,关键少数逐渐抓住了,他又在上级的支持下筹备建设了一个农村书屋。一年多的时间,村子里追狗撵鸡疯跑的孩子少了,读书学习的多了;围在一起喝酒打牌的人少了,组织跳舞锻炼的人多了,曾经喧嚣的山村,开始出现歌舞声和读书声。在春节前夕,王志勇踌躇再三,提出想办一场“村晚”,得到了村民的拍手叫好。

白面秀才变“街坊”

“604.2019年7月2日,星期二,左春梅小儿子又送来蔬菜……”其实,每隔一段时间,村里贫困户左春梅都会让小儿子给驻村扶贫队送来一些时令蔬菜,这是癌症缠身的她唯一能表达谢意的方式。而在王志勇看来,这是村民把他看做“街坊”的一种方式与象征。

2017年年底,王志勇被选派为驻村第一书记,那时的他白净的脸庞戴着一副眼镜。村民们犯了嘀咕,来一个白面秀才,能待住吗?

当时正在实施“自来水”工程,为了将成本降至最低,王志勇顶着寒风走遍了村子的每一家每一户,就为了铺设的水管线路更合理一些。为了赶在春节前让老百姓用上自来水,他几乎住在了工地上。村民们起初的疑虑逐渐打消,对他的称呼也从最开始的“王书记”变成了“老王”“志勇”。

“你真心为大家伙儿着想,大伙都能感受到。”谈起村民对他的看法的转变,王志勇笑着说。一句看似轻松随意的话,却饱含着他不为人知的付出。

贫困户左春梅的大女儿刚初中毕业,她被确诊为食管癌,由于丈夫常年有病行动不便,懂事的女儿就打算出去打工。王志勇听说后一边跟单位沟通进行募捐活动,一边联系外地能够照顾贫困家庭学生并提供勤工俭学岗位的学校,一边登门进行劝说。多次劝说,终于把这个倔强的女孩儿打动了。“王叔叔,俺听你的,你说的对,有一技之长俺家才能更好!”

现在,王志勇他走在村子里,到处都是打招呼的声音,他总是笑着一一回应着。有喜欢开玩笑的村民打趣他:“哟,一年多这大秀才就变农民啦。”而他总会操着这里的土话回应:“街坊,恁说啥嘞?”这时,周围的村民都会拍着他的肩笑道:“对,咱是街坊!”

编辑:华丽娟 实习生王路路
来源:河南商报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