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教育

孩子不听话?可能是你出了“问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0-20  浏览次数:10792
核心提示:河南商报记者 马俊峰 刘慧丽/文 记者 左冬辰 杨东华/图10月16日,由河南商报社、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办公室主办,中原品牌智库、家有考生公号、优实力教育、动力学社App协办的中原首届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轩辕堂成功举办。作为本次论坛的特邀嘉

河南商报记者 马俊峰 刘慧丽/文 记者 左冬辰 杨东华/图

10月16日,由河南商报社、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办公室主办,中原品牌智库、家有考生公号、优实力教育、动力学社App协办的“中原首届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轩辕堂成功举办。

作为本次论坛的特邀嘉宾,中国家庭教育专家、“双动力”教育模式开创者姜囡囡从自身经历出发,以真实案例为切入点,向参会的500余位家长、老师解读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唤醒家长,点亮孩子”。

四大共同点,告诉你家、校教育殊途同归

论坛现场,姜囡囡针对活动主题,从她执教11年,钻研而出的“双动力”教育理念出发告诉在场家长,“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其实都是在唤醒父母: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父母!”

在姜囡囡看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虽不可替代,但有共同点。

姜囡囡认为,家、校教育的第一个共同点是“教育”,“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回到家中,孩子所需要的,都是接受教育。”

第二,家、校教育的对象都是孩子。

第三,家、校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既想让孩子身体健康,也想让孩子心理健康。

“这个解释起来也很简单,大家想一想,没有哪一位老师在追求成绩的同时,不希望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的,对吧?而家庭教育的目的说白了,也是让孩子身心健康。”姜囡囡说。

第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一个共同的方向,就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承接更大的未来。

四大不同点,解开家、校教育互相不可替代的“秘密”

如果你认为学校教育可以完全替代家庭教育,从而不重视在家和孩子的沟通交流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姜囡囡认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虽是相辅相成的,但却是相互不可替代的。

“从这四个点出发,你就能十分清晰地看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从培养方式上来看,学校教育是按照“梯度”上升的,有一定的规律性。而家庭教育因孩子个体因素的不同,存在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其次,是教育方式不同。学校教育是“为教而教”,根据既定的目标,进行培养。而家庭教育的出发点,是“解决问题”,“问题没有发生时,家庭教育相应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姜囡囡说。

再次,就是本质的不同。学校教育为孩子们提供的是知识、是能量的储备,“而家庭教育是什么,是为孩子们提供前进的‘动力’。”

最后,姜囡囡总结说,学校教育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种“一刀切”的集体行为,没有办法一一照顾每个孩子的需求。家庭教育则可以为孩子“量身打造”,是个性化的、专业化的。

“就是因为这些差异的存在,我们每位家长才应该把更多的目光和精力,集中在家庭教育上。”姜囡囡说。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则是第一任“老师”

“跟大家说一个数据,小学生一年有192天的上课时间,中学生有198天。这就意味着,每年孩子们至少有170天,是在家里和家长一起度过的。”姜囡囡说。

一个班至少有四五十个学生,班主任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时间,可以说是很少很少。

“所以我们清楚的是,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的。”

在姜囡囡看来,部分家长是不会“爱”孩子的,“要知道,不会爱,爱变害。而不良的家庭教育除了会引发逐渐紧张的亲子关系外,还会将孩子引向一个‘极端’——本能反抗、全然拒绝、彻底否定。”

姜囡囡告诉家长们,“每个孩子心里住着两个小孩,好孩子和坏孩子,把好孩子激发出来,坏孩子就不见了;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花开有早有晚,但是属于每个孩子的花都会开。”

其实没有所谓的“差生”,是因为家长没有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才“激发”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双动力”教育模式,唤醒家长,点亮教育

想要有良好的亲子关系,有一个优质的家庭教育,“唤醒”家长这个环节,必不可少。

“爸爸妈妈们,你们觉着孩子难教,自己焦虑,是因为你们犯了一个大错——父母习惯把一切焦点,放在事情上,比如孩子成绩差、玩游戏、叛逆,却忽视了孩子的感觉。而孩子看重的,恰恰是感觉,爸妈带给他的一切感觉。”

人都活在正面或负面的能量场,姜囡囡说,如果家长一直处在焦虑、愤怒、暴躁的负能量场,“孩子感受到的全是负能量,他怎么能‘向阳而生’?”

如何才能正确地“唤醒家长”,真正做到“点亮教育”?

“首先,父母改变是前提。其次,‘双动力’教育模式就是帮孩子找到其喜欢的、擅长的,同时服务其他人的一个梦想。”

所谓“双动力”教育模式,包含自信力和学习力两大系统。

简单来说,就是父母先改变,学会做合格父母,正向影响孩子去改变。在父母和孩子的共同改变下,孩子才能找到他喜欢的、擅长的,找回自信及学习动力,发自内心地去进步、去学习。

“当你1000次地去肯定你的孩子,尊重你孩子的每个选择,鼓励他每一个细小的进步,呵护孩子的自尊心,就会听到‘花开的声音’。”姜囡囡希望,有一天,在双动力教育系统的帮助下,每个家庭都可以幸福地“笑起来”。(编辑 刘梦鸽)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