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城市
城市

还有更多的他们,照亮了孩子的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2-24  浏览次数:8881
核心提示:河南商报记者 韩忠林/文 受访者供图A、荒废十多年的学校今年回来了最近一段时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定点帮扶的汝州市庙湾村的孩子们,迎来一件件大喜事。12月19日,7名志愿者顶着寒风,来到庙湾村,为村里幼儿园、小学的孩子们,送来图书、玩具和崭新的拉杆书
  河南商报记者 韩忠林/文 受访者供图

A、荒废十多年的学校今年“回来”了

最近一段时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定点帮扶的汝州市庙湾村的孩子们,迎来一件件大喜事。

12月19日,7名志愿者顶着寒风,来到庙湾村,为村里幼儿园、小学的孩子们,送来图书、玩具和崭新的拉杆书包。现场,爱心企业家刘强看到学校条件艰苦,当场决定再捐款3万元。

这只是庙湾村教育大变样的一个缩影。在社会各界关注下,庙湾村的教育在今年实现完美蜕变。

村里荒废十多年的学校修缮一新

12月18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派驻庙湾村第一书记徐云峰向河南商报记者介绍,庙湾村有学龄儿童400多人,幼小儿童近200人,2004年合校并点后,村里的学校渐渐荒废,设施老化,损毁严重。

修缮前的庙湾村小学

“以前,村里的孩子只能去周边村庄上学。”徐云峰表示,年龄小的孩子去周边村庄上学很不方便,“接送孩子的,很多都是老人,也不安全”。

“村民们不止一次跟说我,想让村里的学校重新‘开张’。”徐云峰今年年初来到庙湾村驻村后,就有不少村民向他反馈学校的问题。一番走访调研后,他更加坚信,重建村里的小学,十分有必要。

修缮后的庙湾村小学

很快,在驻村工作队的积极沟通下,当地教育部门拿出25万元资金,对村里荒废的小学进行了修缮、扩建。

今年9月,修缮一新的学校投入使用,庙湾村的孩子们真正实现了“家门口上学”。

村里有些孩子仍需关怀

“幼儿园、小学都有。”徐云峰表示,因为是第一年恢复招生,目前学校的学生数量只有几十个,下一步计划让更多在外村上学的孩子回村里上学。

得知村里的学校恢复使用了,以前在周边小学教书的3名本村老师,主动提出回村里教学。

在“家门口上学”的问题解决了,但仍有些孩子面临其他困难。村民毛奇家里有5个孩子,最小的才3岁,全家7口人都要靠他打零工、种地来养活,生活有些拮据。

50多岁的村民王杰,3个孩子都在上小学,妻子离家出走,全家的开支都压在他身上。目前,他家有低保,村里也给办理了公益岗位资助,孩子们上学也有相应资助。

“村里孩子们的生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他们仍然需要更多关怀。”徐云峰说。

B、90后小伙和他的“儿童之家”

在南阳,一个由老家汝州的90后小伙王晓光建立的“儿童之家”,从2014年成立至今,已累计对67名困境儿童进行了帮助。

王晓光给自己起的网名是“放牛班大当家”。他想跟《放牛班的春天》里的音乐老师马修一样,改变困境儿童的命运。

王晓光和儿童之家的孩子们

新年快到了,他正在忙着给孩子们准备礼物

这所“儿童之家”,位于南阳市南召县云阳镇小关社区一栋200多平方米的二层小楼。走进这里的教室,墙上贴满了奖状。

儿童之家

12月19日,王晓光告诉河南商报记者,目前“儿童之家”正在帮助的孩子有22个,这些孩子都是实际无人照养儿童或特殊困境儿童。

“孩子们都在上学,平常住在学校,周末会回来住。”王晓光说,“儿童之家”一到周末就会热闹起来。

王晓光介绍,除了这栋小楼外,“儿童之家”在附近山村里还有一处基地。

“那是村民们闲置的房子,无偿提供给我们使用了。”王晓光说,他经常带着孩子们到山里边放松心情、参加劳动,“这样做主要是想让他们懂得,要通过劳动来获取想要的东西”。

儿童之家

王晓光还在“儿童之家”设立了一家“商店”,收到的爱心物品都放在“商店”,让孩子们自己“赚钱”买。“帮忙干家务或者农活,可以拿到一些钱,写出好作文或者好诗歌同样有报酬,帮助兄弟姐妹们也有奖励。”王晓光说。

除了志愿者捐赠,深山里的十几亩地是“儿童之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王晓光和志愿者们种植了大量山货在网上卖,“生意还可以”。

12月的深山,寒风萧瑟,冻得人直打哆嗦。从周一到周五,王晓光基本上都是在山村里的基地度过的。

“我得来这里发货。”新年快到了,王晓光想多卖些山货,为孩子们准备新年礼物。

90后的他,为何要成立“儿童之家”

“晓光这一路走来,真的不容易。”任国恒是一名退休工人,家在离“儿童之家”不到100米远的地方。

“他刚建立‘儿童之家’时,我们就认识了。”任国恒称,起初他以为王晓光可能是一时兴起,没想到真的坚持了下来。

儿童之家的书柜

“每次遇到困难,我都会鼓励他,大家一起想办法。”不知不觉中,任国恒也成了一名志愿者,在山里的基地帮忙“看家”、做饭。

“虽然有些艰难,但看着孩子们的改变,我觉得都是值得的。”王晓光说,他想将“儿童之家”一直做下去。

作为大学毕业生,家境也不算富裕的王晓光,为何要来到大山里建立“儿童之家”呢?

王晓光觉得,这与自己大学期间的经历有关。王晓光学的专业是社会工作,上学期间他加入一家儿童慈善机构做志愿者。渐渐地,他发现,很多孩子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抚慰。

大学毕业后,他继续在儿童慈善机构做志愿者,在前往云阳镇探访孩子们时,他发现当地有一些困境儿童,就想对他们进行帮助。

他认识了当地一些有着同样想法的志愿者,大家一拍即合,决定成立“儿童之家”。

“希望能够改变这些孩子的命运。”王晓光说,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些孩子的生命恢复应有的精彩。

(编辑 吉倩倩)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