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城市
城市

三代老师手绘公交各种车型,记录郑州公交美好变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1-11  浏览次数:8921
核心提示:河南商报记者 徐冉 通讯员 刘瑞敏1月10日,在郑州索凌路公交站,一走进2路14630号公交车,就仿佛走进了一家郑州公交车博物馆,车窗两边的玻璃上一张张手绘的公交车图映入眼帘。在这些画作中,既有现在郑州街头上飞驰的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也有很多早已随着时
河南商报记者 徐冉 通讯员 刘瑞敏

1月10日,在郑州索凌路公交站,一走进2路14630号公交车,就仿佛走进了一家“郑州公交车博物馆”,车窗两边的玻璃上一张张手绘的公交车图映入眼帘。在这些画作中,既有现在郑州街头上飞驰的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也有很多早已随着时代的更迭而消失的老式公交车。


“这个62路我坐过呀,因为线路长,乘客特别多,每次都是跟随人群挤上去的,随着车长一声吆喝,车门勉强关上,有时还会夹着衣角随风飘摆,当时能挤上去心里也是庆幸,当时的62,承载了郑州一代人的回忆啊。”乘客刘先生一边指着车窗上的62路的车图一边感慨的说。

【他们与公交结下不解之缘】


随着城市的发展,很多各大企业、学校出行都会选择乘坐郑州“定制公交”出行,而在文化路杲村公交站,有这样一条定制专线,它每周六、日往返于大河路西四环与各地铁站之间,乘坐这条定制专车的群体是四禾美术学校的师生,车长每周在固定的时间把这些师生拉到各个地铁口,周而复始。



长达3年的合作,让双方彼此都达成了很好的默契,“小杨同学,再有一站你就要下车了,直接能坐上地铁5号线,别坐过站了”,郑州公交第二运营公司五车队的定制专车车长马建民提醒到。


他说,“定制专车都是和他们学校规定好的路线,平时谁在哪一站下车,我们都比较清楚,碰见有的学生睡着了或者只顾聊天的,我都会提醒他们的,有时东西忘在车上,也会替他们保管着,等再次乘车及时归还。”



就是车长这样的细心、热情的服务使他们成为了朋友,在乘车间隙,专车车长马建民也会向他们讲述公交近年的发展变化,师生们听完也非常有感触,四禾美术校的三位老师就和马车长商量,利用自己的专长,用手中的画笔画出郑州公交的变迁,也感谢辛勤的车长一年来早出晚归的接送。


【细节处还原真实】


为了更真实客观地还原过去的车型原貌,三位老师四处搜集资料并向车长马建民请教,使每处细节都经得起推敲。95后出生的曹老师今年第一年参加工作,来自陕西,在刚画好一辆公交车时,叫来了正在调度室等待发车的童师傅,“您看我这画,画得行不行?”没想到,问的人正是一位当年的2路公交车车长,他一眼就看出了画中的“瑕疵”。


“你画的这辆2路公交车左边的倒车镜位置不对,这个杆应该在往外延伸一点!”“这是当年第一批的汽油车,当时的设计就是两个倒车镜杆同时向外伸出,你画的是近几年车型的倒车镜样子。”听了童师傅的指点,曹老师重新修改了自己的画。


“我看看有没有我开过的扬子江?”知道三位老师在画公交车,2路车长孙永杰上了公交车,一眼就看到当年自己开的这种车型,孙永杰感慨道:“太像了!除了车号,和我开过的2路简直一模一样。那个时候连张照片都没留下来,没想到你的画把它还原了,看到它我觉得太亲切了。”


70年代出生的陈老师也是满满的回忆,“曾经经常在陈寨坐6路去上学,那时陈寨还是城中村,号称小香港,人多的乌央乌央的,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6路都更换成现在的纯电了,特别是我们这两年坐的定制公交车,都由以前的新能源车换成纯电动车,再到现在我们乘坐的“豪华大巴”,也着实感到咱郑州公交的变化。”


【画作中展现公交车变化】


走进车厢,玻璃窗上一幅幅充满年代感的公交车图展现在乘客面前,而它们背后的故事更是引人入胜。


1954年1月19日,郑州的第一辆公交车发车,从二七塔下出发,到达当时位于郑州郊外的碧沙岗,开启了郑州公交的历史。那时的公交车都是改装的,货车上加了个顶,车厢里加个凳子,就是郑州最早的公交车了,称为“大鼻子公交车”。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郑州街头车现铰接车,是一种老式的公交车,它与其他公交车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前后两节车厢之间有转盘连接。当时29路正式进入了大家的视线,其长达18米的车厢被人们称为“大通道”。作为一款运行了近30年的公交车,它的形象深入人心。


进入新世纪,郑州的公交车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柴油车、汽油车逐渐被新能源电动车取代。不仅公交车数量越来越多,线路越来越密,车辆也越来越舒适。那些震耳欲聋、四面漏风的公交车逐渐被历史淘汰,不断更迭的车型也在诉说着时代发展和岁月变迁。



公交车不仅是一座城市的流动风景,它还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记忆,见证着一座城市的变迁。在不同的时间,走着固定的路线,装载着形形色色的路人,缓缓地向前驶去。铰接车、空调车、燃气车、新能源车、纯电动双层车……这些记录了公交车的画作既是郑州公交车几十年来的缩影,那些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老式公交车,在他们的画笔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滚滚向前的公交车轮,也印证着郑州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 (编辑 施尚景 刘梦鸽 吉倩倩)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