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
政务

豫东大地上的“红色驿站”:见证兰考铁路百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1-16  浏览次数:21934
核心提示:河南商报记者 王访贤/文 通讯员 郑轩 栗璋鹏/图你记忆中的兰考车站,是什么样子?电影《焦裕禄》中,风雪夜,灾民拖家带口挤火车,端着讨饭碗四处流浪。而如今,兰考早已脱贫摘帽,一城双站,火车通达四方,兰考站见证着中国铁路的百年发展和兰考人民生存状况
 河南商报记者 王访贤/文 通讯员 郑轩 栗璋鹏/图

你记忆中的兰考车站,是什么样子?

电影《焦裕禄》中,风雪夜,灾民拖家带口挤火车,端着讨饭碗四处流浪。

而如今,兰考早已脱贫摘帽,一城双站,火车通达四方,兰考站见证着中国铁路的百年发展和兰考人民生存状况的巨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旅客的出行需求更加多样化,兰考站也与时俱进 改变了模样。在即将到来的2021年春运中,兰考站将以全新的形象迎接八方来客。



(兰考站“百年老站”换新颜)

【百年老站换新颜】

站舍白顶红墙,外观主要运用红砖、水泥灰、米白等低饱和度色彩,配以传统纹饰、红色五角星、红旗等元素,年代感十足,宛如一座“红色驿站”。

现在坐普速列车去兰考,出了站,走到站前广场仰视站房,人们会难以相信,这是一座始建于1915年的百年老站。

站房改造的灵感正源自电影《焦裕禄》中那幕“车站风雪夜”。同一座车站,不同的是以前人们外出逃荒寻找生路,如今大家从容出行、奔向小康生活。



(兰考站历史图片)



(兰考站历史图片)

2018年起,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地方政府对兰考站进行全面的改造扩建,新换铺设一站台沥青混凝土站台面积6600平方米,新换铺设二站台混凝土站台面积4400平方米;拆除二站台老旧风雨棚100米重建,两边各增加50米,建成总长为200米的轻钢结构风雨棚;对620平方米的旅客地道和1503平方米的站台围墙进行翻新。

“以前站台地面有破损,拉着行李箱都得很小心。现在路面非常平整,好走多了!”站台、站房、站前广场全部“换了新颜”,得到旅客一致称赞。



(如今的兰考站面目一新)

【基础服务设施持续升级】

普速站进入电子客票时代后,兰考站实行安检前移,增设自助检验设备、进站检票闸机,优化旅客进站流线。

改造后的兰考站,站房向站前广场方向外扩10余米,车站面积增加到1700平方米,候车厅面积扩大一倍,高峰时能容纳1000余人候车。站内标识得到全面优化升级,各类导向标识清晰醒目。

为了更好地服务旅客,这个县城级车站新增标准式服务台,增设自助式“旅客查询系统”,车站公告、出行常识等信息一目了然。在服务台正上方增设一块电子大屏,让旅客过安检后直接能准确获取候车信息。

兰考站副站长刘英杰介绍,安检前移消除了服务台的视线盲区,旅客一过安检,客运人员能及时注意到重点旅客,联控各岗位重点关注。

“一方面有智能设备提供‘无打扰’服务,另一方面我们也随时关注需要人工帮助的旅客,实现客运服务的差异化、精细化。”刘英杰说。



(如今的兰考站)

【从“务工专列”到“经济支柱”】

兰考稳步脱贫的过程伴随着铁路发展的足迹。

1962年,焦裕禄来兰考的第一天,在兰考站看到外出逃荒的群众,难过得落泪。上世纪90年代,老百姓坐上火车离开兰考,南下进厂,西上摘棉。那时,郑州局集团公司年年开行棉农专列,帮助兰考人民增收。

今年74岁高龄的卜刚1997年至2008年在兰考站任副站长。“那时,当地政府组织群众赴新疆摘棉,兰考站每年运输棉农近2万人。如今,政府不再组织群众外出务工,相反鼓励他们在家门口就业。”卜刚说。



(升级改造的兰考站)

2016年,郑徐高铁开通,兰考南站投入使用,兰考步入“一城双站”时代。便利的交通给兰考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一个个产业集聚区、特色产业园建起来,小微企业遍地开花,多家上市公司落户这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稳定增收,拔下穷根。

“以前大家都不愿让孩子们留在这个贫穷的地方,现在交通方便了,年轻人自愿回来工作生活。”刘英杰坦言,务工专列在兰考站已经渐成历史,旅客大多坐火车外出求学、学习经验、招商引资,最后还是要回到兰考发展。

在兰考站站前广场西侧,一个展现焦裕禄精神的文化、旅游、研学街区正在建设中。崭新的兰考站,不仅见证着这个“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地方更新更大的发展,也在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撑。(编辑 吕瑞天)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