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能量
正能量

三代人植绿一座山!65岁的黄柏山林场,曾拒绝过数百亿的诱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3-17  浏览次数:20518
核心提示: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郑超/文 黄柏山林场供图在豫鄂皖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腹地,黄柏山林场远近闻名。它的名气,不仅因为这是我省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方,更是因为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三代黄柏山林场人咬定青山不放松,谱写了一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创业史。时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郑超/文 黄柏山林场供图

在豫鄂皖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腹地,黄柏山林场远近闻名。

它的名气,不仅因为这是我省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方,更是因为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三代黄柏山林场人咬定青山不放松,谱写了一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创业史。

时光流转,黄柏山变得愈加葱茏。如今,黄柏山林场已经65岁了,职工也从最初的20人发展为100多人,而始终不变的,则是“敢干、苦干、实干、巧干”的黄柏山精神,正在每个林场人的骨子里继续传承。

【“宁可人下岗不让树下岗”,这是从牙缝里省出来的人工森林

三月的林场,郁郁葱葱。伴着晨风,树叶彼此拍打作响,松涛阵阵,林海连天。

走进广袤无边的绿野,林场工人朱安宽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你能想象吗?在60多年前,这里可是一座荒山。”

“山高坡陡石头多,荒草葛藤满山窝;年年冬季一把火,漫山遍野赤裸裸”,老林工都知道,这个顺口溜,是黄柏山当年的真实写照。

在“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下,1956年,河南省商城县国营林场正式成立,在大别山腹地,第一代黄柏山林场人开启了轰轰烈烈的造林运动。

当时的条件有多艰苦?在林场工作40多年、熟知林场历史的朱安宽举了几个例子。

——比如,第一任场长李景堂挑着行李,走了三天才到达场部法眼寺,这是个明朝的寺庙,可以作为林工们的歇息之所;

——再比如,第二任场长李鸣凤,因为战争时期负过伤,腿脚不便,经常骑着毛驴到长竹园公社开批斗会,回来接着领着大家栽树,最多的时候一年造林7000亩;

——又比如,当林场遭遇经营问题时,黄柏山林场没有急于转让,而是继续扩大林场面积,那时候,“宁可人下岗不让树下岗”,这片林子是大家从牙缝里省出来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林场为此拒绝数百亿的诱惑

如今,经过三代林场人的埋头苦干、接续奋斗,黄柏山林场创下我省多个之“最”——森林覆盖率最高、集中连片人工林面积最大、活立木蓄积量最多,同时,这里还是全国森林经营的样板基地。

65年来,三代人扎根大山深处,同护一片林,以场为家,用青春和生命染绿荒山,写下“不老”传奇,也铸就了“敢干、苦干、实干、巧干”的黄柏山精神。

一脚踏三省,两眼观江淮。“没到黄柏山工作之前,我以为这是一片天然森林。”黄柏山林场副场长洪菊说,得知这是一片人工林,使她倍感震撼,“每一棵树,都是林场工人种出来的,我每次看到郁郁葱葱的林场,内心都非常感动。”

曾有一位林场退休老职工,时隔多年再次来到黄柏山,他说:“我担心搞旅游开发,把林子破坏了,在山上仔细转了两圈,终于放心了。”

这些年,一些开发商想来开发高档别墅,面对数十亿甚至数百亿的诱惑,林场坚定地拒绝了短期利益,生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林场的根是树木、是林业,我们不能挖断后代子孙的路。”洪菊表示,未来,在保护一方青山绿水的同时,林场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文化教育、体育休闲等产业,以弘扬“黄柏山精神”为抓手,奋力创建现代国有林场,创造一个当之无愧的生态文明建设新传奇。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郑超/文 黄柏山林场供图

在豫鄂皖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腹地,黄柏山林场远近闻名。

它的名气,不仅因为这是我省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方,更是因为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三代黄柏山林场人咬定青山不放松,谱写了一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创业史。

时光流转,黄柏山变得愈加葱茏。如今,黄柏山林场已经65岁了,职工也从最初的20人发展为100多人,而始终不变的,则是“敢干、苦干、实干、巧干”的黄柏山精神,正在每个林场人的骨子里继续传承。

【“宁可人下岗不让树下岗”,这是从牙缝里省出来的人工森林

三月的林场,郁郁葱葱。伴着晨风,树叶彼此拍打作响,松涛阵阵,林海连天。

走进广袤无边的绿野,林场工人朱安宽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你能想象吗?在60多年前,这里可是一座荒山。”

“山高坡陡石头多,荒草葛藤满山窝;年年冬季一把火,漫山遍野赤裸裸”,老林工都知道,这个顺口溜,是黄柏山当年的真实写照。

在“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下,1956年,河南省商城县国营林场正式成立,在大别山腹地,第一代黄柏山林场人开启了轰轰烈烈的造林运动。

当时的条件有多艰苦?在林场工作40多年、熟知林场历史的朱安宽举了几个例子。

——比如,第一任场长李景堂挑着行李,走了三天才到达场部法眼寺,这是个明朝的寺庙,可以作为林工们的歇息之所;

——再比如,第二任场长李鸣凤,因为战争时期负过伤,腿脚不便,经常骑着毛驴到长竹园公社开批斗会,回来接着领着大家栽树,最多的时候一年造林7000亩;

——又比如,当林场遭遇经营问题时,黄柏山林场没有急于转让,而是继续扩大林场面积,那时候,“宁可人下岗不让树下岗”,这片林子是大家从牙缝里省出来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林场为此拒绝数百亿的诱惑

如今,经过三代林场人的埋头苦干、接续奋斗,黄柏山林场创下我省多个之“最”——森林覆盖率最高、集中连片人工林面积最大、活立木蓄积量最多,同时,这里还是全国森林经营的样板基地。

65年来,三代人扎根大山深处,同护一片林,以场为家,用青春和生命染绿荒山,写下“不老”传奇,也铸就了“敢干、苦干、实干、巧干”的黄柏山精神。

一脚踏三省,两眼观江淮。“没到黄柏山工作之前,我以为这是一片天然森林。”黄柏山林场副场长洪菊说,得知这是一片人工林,使她倍感震撼,“每一棵树,都是林场工人种出来的,我每次看到郁郁葱葱的林场,内心都非常感动。”

曾有一位林场退休老职工,时隔多年再次来到黄柏山,他说:“我担心搞旅游开发,把林子破坏了,在山上仔细转了两圈,终于放心了。”

这些年,一些开发商想来开发高档别墅,面对数十亿甚至数百亿的诱惑,林场坚定地拒绝了短期利益,生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林场的根是树木、是林业,我们不能挖断后代子孙的路。”洪菊表示,未来,在保护一方青山绿水的同时,林场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文化教育、体育休闲等产业,以弘扬“黄柏山精神”为抓手,奋力创建现代国有林场,创造一个当之无愧的生态文明建设新传奇。(编辑:刘梦鸽)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