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
政务

红军过兴隆:回汉兄弟亲如一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3-30  浏览次数:9815
核心提示:红二十五军在单家集只休整了三天两夜,却用一言一行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和赞扬。□本报记者 胡巨成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宏冰话说1935年,红二十五军打前站,队伍开进单家集,不扰乡民纪律严;好政委,吴焕先,和蔼可亲展笑颜,见到百姓问寒暖,把革命的道理来
微信截图_20210330100831

红二十五军在单家集只休整了三天两夜,却用一言一行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和赞扬。

□本报记者 胡巨成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宏冰

“话说1935年,红二十五军打前站,队伍开进单家集,不扰乡民纪律严;好政委,吴焕先,和蔼可亲展笑颜,见到百姓问寒暖,把革命的道理来宣传;‘三大禁令’人称赞,‘四项注意’美名传,六只肥羊红绳牵,六个元宝沉甸甸;程子华,不一般,饱蘸浓墨润肝胆,回汉兄弟是一家,绸缎软匾真情现……”

3月27日,六盘山下,葫芦河畔,肃立在红二十五军曾派兵保护过的兴隆镇单家集“陕义堂”清真大寺前,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文化旅游广电局原局长王永明,深情说起当地流传已久的快板《红军来到单家集》,将我们带回到86年前的那个夏天:

1935年7月16日,程子华、吴焕先、徐海东等率领的红二十五军,根据沣峪口会议决议,离开鄂豫陕根据地,准备会合陕甘红军,策应中央红军。他们西出秦岭,占两当、攻天水,北渡渭河,攻克秦安,于当年8月15日来到单家集。当地百姓跑的跑、藏的藏,这个清同治年间兴起的西北商贸重镇,街道上变得冷冷清清。

“当年百姓常被马家军和土匪征粮逼款,对队伍又恨又怕,加上国民党反动派的妖魔化宣传,百姓一听说有军队要来,怕得不行,不少人就跑进山里躲起来了。”王永明说。

为了不惊扰群众,又听说单家集是回族聚居区,红二十五军要求部队不敲门、不进院,晚间睡在街上。吴焕先带头向没跑走的老汉宣讲党和红军的政策、纪律,抗日救国的意义以及所经之处不拉夫、不收粮、不征款的政策,党的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方针,消除了群众顾虑,稳定了人心,跑走的百姓又都回到家中。

红二十五军还在单家集研究出台“三条禁令”“四项注意”,对部队进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组织开展军民互访,军首长与当地阿訇、乡绅、群众代表座谈,还送给单家集一块程子华手书的“回汉兄弟亲如一家”锦旗,军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我父亲活着时常念叨:红军来了,帮我们挑水、扫院、铡草,还给老表们治病,对群众好着呢!”78岁的单家集回族老人穆洮如乐呵呵地说。

红二十五军在单家集只休整了三天两夜,却用一言一行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和赞扬。部队临开拔前,群众在街旁摆上茶水、糕饼,为红军送行、带路,几位回族青年还报名参加了红军。

一个多月后,1935年10月5日,毛主席率领的中央红军来到单家集,回族群众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当晚,毛主席盘腿坐在土炕上,与阿訇马德海促膝长谈,方才知晓红二十五军早前经过,为红军赢得了“仁义之师”的美名,因此对红二十五军赞赏有加。

86年过后,单家集这个曾经的“旱码头”,变成了西北最大的村级活畜交易市场。红军传授的用特产马铃薯制作粉条的技艺,被不断传承、改良,兴隆镇形成了以粉丝、粉条、粉皮为代表的“三粉”产业,并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陕义堂”清真大寺内,毛主席与阿訇促膝长谈的房屋内,写着“回汉兄弟亲如一家”的锦旗端端正正挂在墙上,成为当地群众从“跑红军”到“迎红军”、共产党人赢得民心的最好见证。“陕义堂”清真大寺前建起的民族团结广场,也耸立起回族群众缅怀红军先烈、珍视民族团结、感恩党的关怀的红色丰碑。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