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教育

郑州市金融学校举办“融文化论坛” 北大教授:得仰视职业教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6-30  浏览次数:13390
核心提示:对于郑州市金融学校的“融文化”建设,阎雨认为,“融”字本义是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即和谐、融化之义。“融”是传统文化的凝练和精华所在,体现了有容乃大的气度与胸襟。

 学校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建设?该如何进行文化建设?进行文化建设后会产生什么成效?6月28日上午,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建校五十周年的郑州市金融学校举办了一场以“金字招牌 融创未来”为主题的“融文化论坛”,郑州市金融学校校长付强做了主题分享。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阎雨总结说:今后得仰视职业教育。


      一所学校的文化治理之路

  郑州市金融学校位于郑州市建设西路,1971年建校,原来叫郑州市第三十五中学,是一所完中,1985年9月开始开设高中职业班,1988年6月高中职业班更名为郑州第二职业高中,初中部与职业高中并存。2007年6月郑州市三十五中最后一届初中生毕业,初中部取消,2009年最终定名为郑州市金融学校。

  这所学校,原本与其他职业学校并无本质上的不同,但自从该校从2017年开始进行“融文化”建设后,自己就有了与众不同的灵魂,也就有了自己的百年校魂——“融”。

  郑州市金融学校校长付强介绍说:金融学校在50年的办学历史传承中,不断探索,不懈追求,逐渐形成了以文化型管理思想为核心,精细化管理和问题型管理并行的管理机制。进而确立了以“融”文化为主线的发展方向,构建“融”文化教育体系,打造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中职教育品牌,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在论坛上,河南经贸职业学院院长王新庆说,金融学校是他们重要的生源地,向他们输送的生源质量很高、成长性和可塑性都很强,这说明“融文化建设”建出了成效。王新庆还提出,金融学校要围绕“双高建设”,真正服务好职业教育的国家战略,服务好产业转型升级,主动拥抱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时代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内涵式发展方式。

  文化与科技从来都是孪生兄弟,它们螺旋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轴。为了更科学地推动“融文化”建设,郑州市金融学校还构建了自己的大数据管理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学校能通过师生的行为更精准地总结出有针对性的文化规范。对于大数据的应用,在论坛上,郑州市教育局职成教处处长高苑鑫勉励金融学校:信息化管理与国际化视野永远在路上,要不断学习创新。

  对于王新庆和高苑鑫的提议,付强表示:在“双高建设”、大数据管理和“融文化”建设发展中,要像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阎雨所说的那样,要用蛇蜕皮、蝉脱壳的精神去攻艰克难,把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事实上,在过去的四年多时间里,郑州市金融学校已经践行了“蛇蜕皮、蝉脱壳”的精神去“融文化”建设。如今,郑州市金融学校已经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学校、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强校、河南省双高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单位。

 “金融学校的学生合作精神强、融入团队很快、有很强的分享精神,往往能担当重任。”一家用人单位负责人在论坛上发言时说。


  一所学校的文化建设样本

   郑州市金融学校的“融文化”建设具体包括四大层面:一是文化塑造,二是文化实践,三是文化硬化,四是文化成果。

   在文化塑造上,郑州市金融学校确立了自己“以人为本,德育为首,彰显特色,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为,明确了自己“立德树人,工学结合,服务发展”的办学宗旨;树立了自己“创办引领郑州、河南知名、全国一流的“融”文化特色中职学校”的办学目标;形成了自己“厚德、砺能、务实、创新”的校训、“闻融敦厚、知行合一”校风、“博学乐教、善融大成”的教风和“勤思敏行、一彻万融”的学风。

 在文化实践上,郑州市金融学校形成了自己的“四融”体系:一是融德——使“厚德”成为师生的一种恒有观念;二是融能——使“砺能”成为师生的一种自觉行为;三是融实——使“务实”成为师生的一种内在素质;四是融新——使“创新”成为师生进步的不竭动力。在“四融”的落地入心上,郑州市金融学校推行“四融德育”、“四融课堂”、“四融管理”,通过加强党建引领、实施半军事化管理、培育优秀社团、举办技能竞赛、推动产教融合等方式,让全体师生把“融文化”根植于内心、外化于举止。

  在文化硬化上,郑州市金融学校给每一栋楼宇都起了一个契合“融文化”的名称——比如“融德楼”、“融慧楼”等,还兴建了“融文化驿站”和“融文化长廊”,把“诚信”等文化要素植入到教室、餐厅、宿舍等场所,让全校师生无时无刻不被“融文化”所感染。

 在文化成果上,自“融文化”建设实施以来,该校获得了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校园、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中学先进团委等荣誉称号。


 一所学校的文化建设背后

  郑州市金融学校为什么要进行“融文化”建设呢?内生动力到底来自于哪里呢?

  该校校长付强说,当今时代,文化已成为最具竞争力的软实力和硬核力,尤其是对于最能传播文化、浸润文化的教育行业。习总书记说过,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一个国家如此,一个学校亦然。找准文化定位,才有精神信仰,才有明确的方向与追求。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阎雨认为,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基础性工程,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必须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得仰视职业教育”。这一教育目标的着眼点,在于通过从各个维度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体系,这就要求学校建立与完善适合国家政策在学校落地生根的相关制度文化系统,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于郑州市金融学校的“融文化”建设,阎雨认为,“融”字本义是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即和谐、融化之义。“融”是传统文化的凝练和精华所在,体现了有容乃大的气度与胸襟。“融”引申为融化、调和、和谐、长远之意。“融”象征着中国人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融万物之灵气,缔造人类持续发展的核心之灵魂。郑州市金融学校从校名中取“融”字,以“融”为主线,构建“融文化”教育体系,营造特色化校园,“融德、融能、融实、融新”,全面推进“四融管理”模式,完善制度文化保障,多措并举,融文化在学校落地生根,开拓出“有未来的职业教育”。

编辑:张恒 吉倩倩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