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楼市
楼市

美丽乡村绽放大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1-24  来源:河南日报  浏览次数:5124
核心提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美丽乡村建设主题,在投入上加大力度,在实践中强力推进,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呈现出向上向好的喜人局面,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脱贫攻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美丽乡村建设主题,在投入上加大力度,在实践中强力推进,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呈现出向上向好的喜人局面,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形成了一批工作亮点,提升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内化于心文明乡风劲起

近年来,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但在一些地方陈规陋习不同程度地存在,其中以婚事丧事大操大办为甚。

针对这一实际,河南省专门出台了《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三年行动计划》等指导性文件,在全省各地大力推进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协会“一约四会”建设,有力遏制了大操大办、攀比摆阔等不良风气,受到群众热烈欢迎。截至目前,全省共有28189个行政村建立完善了“一约四会”,占全部行政村的60.9%。

旧俗移,新风立。在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中,坚持党员带头,强化示范引领。目前,全省所有省辖市和省直管县(市)均已出台党员干部带头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规定等,并鼓励引导各地在抓好移风易俗示范乡镇、示范村建设的基础上,以示范典型总结经验,以整体推进巩固提升。

树立榜样,突出典型引路。在各地开展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柘城的“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评选、卢氏的“文明家庭”“最美党员”评选、西峡的“家风之星”“美德之星”评选等,用身边的凡人善举感化人、教育人,淳化了乡风民风。

强化载体,建设文明村镇。一些市县相继出台了文明村镇创建激励政策,在实践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郑州市明确市级以上文明乡镇可享受同级文明单位待遇,并由财政给予奖励;汝州市的文明村除了可获得资金奖励外,学生、老人还能分别享受到免除学杂费和免费体检等优惠政策。目前,河南省县级以上文明乡镇达1242个,占全省乡镇总数的68.9%。

外化于行美丽乡村入画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河南省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根本指导和遵循。

近年来,河南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为抓手,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

红旗渠精神发祥地林州市,森林覆盖率达44.3%,碧水环绕、绿树成荫的小公园随处可见;伏牛山深处的西峡县二郎坪镇,美化、绿化、亮化、硬化全覆盖,“水墨龙乡,山水小镇”特色鲜明,游客络绎不绝;开封市祥符区西姜寨乡,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从一个环境脏乱差的乡,变成“绿富美”的生态样板……全省广大农村的面貌正焕然一新,美丽乡村的愿景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扶志扶智助力脱贫攻坚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已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河南省通过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充分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拉一把站起来”的越来越多,“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越来越多。贫困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脱贫攻坚工作进度明显加快。

当前在全省推广的卢氏金融扶贫模式,是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果运用到脱贫攻坚中的生动实践。通过建立“三好三强”“三有三无”的信用评价体系,卢氏县让贫困群众第一次有了信用等级,破解了长期困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资金瓶颈,使一个全省有名的贫困县迈上了脱贫奔小康的快车道。

与此同时,河南省针对贫困群众开展了一系列的专业性技能培训,大大提高了贫困地区农民群众的“造血”能力,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河南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正稳步推进,滋润着中原大地的广袤农村,必将为开启新时代河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注入新的活力。

(编辑:陈丹萍)
微信图片_20171026130653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