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楼市
楼市

“奋斗吧,日子一定会很幸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2-26  来源:大河报  作者:于扬 李玉坤 王慧星  浏览次数:10901
核心提示:今年1月,远在上海打工的周口市太康县常营镇葛家村村民葛远征,因为在地铁站蹭网与老家妻子视频聊天,而成为全国网红。春节前的腊月十六,老葛辗转上千公里,回到了老家和妻子团圆。喜庆的对联,喷香的饭菜,老葛一家的春节生活简单而又快乐。在外打工很累,
今年1月,远在上海打工的周口市太康县常营镇葛家村村民葛远征,因为在地铁站蹭网与老家妻子视频聊天,而成为全国“网红”。春节前的腊月十六,老葛辗转上千公里,回到了老家和妻子团圆。喜庆的对联,喷香的饭菜,老葛一家的春节生活简单而又快乐。



“在外打工很累,但只要能挣钱养家,我就觉得自己很幸福。”葛远征说。

讲述 妻子一个人在家不容易,在外打工时常牵挂

沿着一条水泥路进村,两旁是绿油油的麦田。春节过后的太康县常营镇葛家村,人们忙着走亲访友。41岁的葛远征在自家院子门口,和邻居们闲聊。


与地铁站蹭网的油漆工形象不同,葛远征把自己“收拾”得很利索。他把一头黑发理成了平头,穿着一件干净漂亮的灰色棉袄,看起来非常帅气。


同老葛相比,他的妻子比较健谈。每次记者发出提问,老葛还在酝酿如何开口,妻子苏秀娜就已抢答了。


老葛一家6口人,上有两位老人,下有一儿一女。目前,大儿子在海南三亚打工,春节没有返乡过年。女儿在周口读大学,为了贴补家用,放寒假在县城打了一份零工,直到过年才回家。


16年前的夏收农忙期间,苏秀娜在四轮车上装麦子时不慎翻下来,导致腰部骨折动了手术。因此,在外打工的老葛格外牵挂,每天都要和妻子聊上两句。现在,老葛每到农忙时节也总会赶回老家,忙着帮妻子干农活。完后,他再背上行囊返回工地。“老婆一个人在家忙里忙外不容易,我只有多干活多挣钱才对得起她,要不然良心上也过不去。”朴实的老葛说。


像大多数村民一样,老葛家也盖起了小洋楼。这栋楼盖下来花了30万元左右,老葛欠了10多万元外债,而这也正是他外出打工挣钱的原因。“孩子大了,该娶亲成家了。”老葛说。


老葛从事的油漆工收入并不算低,每天能挣200元左右,这样每月工资达到6000元。“但是俺家有外债,儿子没结婚,女儿还上学,老葛每个月也就花几百块钱,能攒5000多块钱。”说起老葛的节俭,苏秀娜连声夸赞自己找了个会过日子的好丈夫。


“过几年,等俺把外债还清,就轻松些了。再等儿子结婚成家,女儿毕业工作,俺两口就彻底轻松了。”畅想着未来的生活,老葛夫妇充满了憧憬。


因为老葛的走红,移动公司给村里免费装了宽带,光纤覆盖全村。站在门口的村民们说:“这都是沾了老葛的光,现在全村通网了。”


探访 村民盼望天天“见”家人上网费再低点

老葛家位于村子西南角,站在他家的二楼望去,能看全整个村子。“以前村里装网线的没几家,现在至少有几十家装网线了。”老葛说。


老葛家的门口,这个春节都没断过人,几乎每天都有邻居过来唠嗑。“别说是老葛,你问问俺村那些在外打工的,哪个舍得天天开流量跟家人视频?”在江苏昆山打工的一位村民说。


老葛的智能手机也是前年开始用的,当时孩子去镇上交话费,送了一部智能手机。这部手机被老葛带到了上海,但是每月只有不到200M的流量,根本不够视频聊天。“我去地铁蹭网发现两个好处,一个是省了流量钱,二是省了通话费,这样我每个月手机话费不到30块钱。”老葛说。


村民们告诉记者,在外打工的人,各自情况都不一样:有的想家了打个电话说几句;有的每隔半月左右“奢侈”一回,开一下视频;还有的村民像老葛一样,下了工之后找地方蹭网。“不管咋说,都是舍不得家,挂念家里的人。”村民们说。


“俺们还是觉得上网流量太贵,要是能专门对俺民工办个上网便宜的卡就好了,这样既能天天‘见’家人,还能节省通话费。”村民们期盼说。


变化 科技改变生活,农民工将会越来越幸福

时代在变,农民工这个群体也在变。大河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上世纪90年代前后“打工”一词盛行,到现在已经有大约30年的时间。就通讯交流的方式而言,历经书信、IC电话、手机、网络等几个阶段。


以周口市项城籍的农民工周先生为例,他今年43岁,25年前,刚满18岁的他第一次到浙江义乌打工。那时候还小,虽然想家但通讯非常不方便,每3个月给家里汇一次钱,顺便寄走一封书信。等到家里回信,已经是半月以后的事情了。


1999年前后,城市街头IC公共电话普及,周先生想往家里打电话,但整个村子都没一部电话。只能有急事的时候,给村小学或村委会打电话,转告家人。2003年以后,手机普及,周先生第一次用手机与家人联系。如今,周先生依然在打工,但他已经可以通过网络和远隔千里的家人“见面”了。


“我觉得20多年的打工历程,我们农民工的日子越来越好了。不仅是通信交流上的方便,大家的地位也在明显提高。过去叫我们打工仔,现在称我们农民工,变化的不仅是称呼,更多的是一份尊重。”如今,身为某服装厂主管的周先生说。

而记者查阅资料获悉,目前,很多地方都针对农民工出台了不少帮扶关爱措施。比如,逢年过节给农民工送慰问品、解决进城民工子女就学、给农民工免费理发、邮寄包裹等等。而且,还有的工地设立专门的农民工生活区,不仅改善了住宿条件,还设立免费WiFi,让农民工躺在床上就能与家人畅聊。


“现在我已经不用再蹭网了,通讯公司赠给我的有免费卡。而且我相信所有农民工兄弟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所以我想给农民工兄弟说,奋斗吧,日子一定会很幸福。”站在记者的镜头前,葛远征豪迈地说。

作者:记者 于扬 李玉坤 实习生 王慧星文图
编辑:实习生 魏莹莹
来源:大河报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