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楼市
楼市

“想回家”成他说不出口的愿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08  浏览次数:43897
核心提示:十年后,重回映秀小学的吴永刚百感交集。2018年的全家福,吴永刚仍不愿加入。大家争看记者今年打印出来的相册十年前,吴富贵、姚若群站在自己家废墟前。十年后,重回映秀小学的吴永刚百感交集。2018年的全家福,吴永刚仍不愿加入。大家争看记者今年打印出来的

    十年后,重回映秀小学的吴永刚百感交集。

    2018年的全家福,吴永刚仍不愿加入。

    大家争看记者今年打印出来的相册

    十年前,吴富贵、姚若群站在自己家废墟前。


 十年后,重回映秀小学的吴永刚百感交集。


    2018年的全家福,吴永刚仍不愿加入。


    大家争看记者今年打印出来的相册


    十年前,吴富贵、姚若群站在自己家废墟前。

废墟上的家园早已建成吴永刚却离父母越来越远

    大儿子 吴永刚 24岁母亲  姚若群 53岁父亲  吴富贵 54岁

    逝者  小儿子吴敏敏,12岁 外甥女姚冬

    哥哥调皮,弟弟好学。地震中,调皮的哥哥逃课上网躲过一劫,听话好学的弟弟在课堂上与几百名同学在地震中遇难。十年过去,又有了孩子的母亲正悄悄改变着对幸存大儿子的态度。今年3月中旬,在外流浪打工的大儿子吴永刚回到映秀,而此前经常骂他的母亲,正在悄悄地改变自己的态度。

    大儿子离家十年,要不要回去?

    2018年的初春,离家十年的吴永刚,正在做一个选择,要不要回到他十年前离开的那个家。从这个浙江南部最大的港口城市往西去2000多公里的群山深处,是吴永刚的家乡,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

    十年前,14岁的吴永刚便开始四处漂泊,先后到过四川、青海各地,最终到了温州。这个“中国民营企业之都”,迎接着天南地北的年轻人,丰富而多变、融合又开放,吴永刚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同龄人。同事们都喊他“小吴”,小吴和其他年轻人小李小张一样,轻松、欢乐、二次元;不一样的是,他很少回家,也不常给父母打电话。

    那场地震,把14岁的吴永刚震离了班级、集体、村庄、家庭。这个还没有成年的少年从那个时刻开始,他的人生一点点走向未曾预想的方向。那一天,吴永刚和弟弟吃完饭一起去映秀上学,可他逃学去了网吧,弟弟老老实实去学校上课。结果地震发生后,弟弟在学校没能逃出来,而他成了他们全班唯一一个幸存者。吴永刚从小调皮叛逆,经常逃学打游戏,而弟弟乖巧好学,深得母亲疼爱。他只记得,母亲在情绪失控的时候说过一句话:不该死的死了,该死的没死。

    14岁的少年吴永刚,目睹了太多死亡;而家中经历丧子之痛的父母,又很难顾得上安慰少年的心理创伤。地震之后,吴永刚没有再回到学校,也没有回归家庭。那一年年底,少年吴永刚离家去了青海学修车。半年后,父母担心他的安全,再三喊他回家。可回家不久,他瞒着父母偷偷地买了机票,又离开了家乡。

    对于吴永刚来说,外面是易于遗忘的世界,没有过去,没有记忆。当初的少年,如今已经长成男子汉。吴永刚在打工时,认识了现在的女友,目前他们开始计划以后的生活。在外漂泊这么久,独来独往的吴永刚想组成一个家庭安定下来。那么又该在哪里生活呢?他想起了自己离开已久,那个废墟旁重建的家。

    母亲经常去人迹罕至的地方挖野菜

    家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温暖、归属。然而,对于经历了那场可怕地震的人们来说,有关家乡的记忆带着创伤、恐惧和缺失。很多人向外寻找欢声笑语的生活,尽快回归正常。

    外出打工的吴永刚,只是许许多多汶川年轻人的缩影。但幸运的是,他可以离开家乡,在远离记忆的地方重新生活。而更多的人,必须继续在这里生活,他们伴随着家园的重建,来场漫长的治愈。吴永刚的妈妈姚若群,就是这样的人。

    每天下午,崭新的映秀小镇,成为新城市人的姚若群习惯性地往山上走。地震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即使是邻居,也不知晓她每天走向山中的什么地方。

    对于那场劫难,姚若群至今想起来仍感到恐惧。姚若群侥幸躲过一劫,但她的小儿子,也就是吴永刚的弟弟,在地震中不幸遇难。从那之后,外向的姚若群整整远离人群一年。经常独自一人去无人的山野,去往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挖野菜、采草药。

    为了不让姚若群再去深山采草药,丈夫吴富贵花费四年时间为姚若群修建了一条天梯,而天梯之上,又有一片隐蔽的菜园。吴富贵让姚若群在这里料理菜园,隐蔽、安静之外还有安全。

    在那些上山排遣的日子里,姚若群并没有意识到,她的另一个孩子,还未成年的吴永刚正在经历着什么。

    再生育,是很多震后丧子家庭的共同选择。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担忧,小女儿吴瑶瑶的到来,还是让姚若群有了实实在在的寄托与安慰。

    母与子很少对话,记者成了联系纽带

    很少和家人联系的吴永刚要回来了,然而他什么时候到家,却并没有告诉母亲姚若群。震后,吴永刚与母亲的关系越来越远,而在采访的日子里,记者几乎成为母子联系的纽带,经常在他们之间相互劝解。

    少年吴永刚在本来应该受保护的时候,过早地目睹了死亡,而在他最需要安慰的时候,母亲也身处困境,自顾不暇。北大心理学教授徐凯文,在震后就带领学生来到映秀镇,曾经对多户家庭进行过心理辅导。在震后,一直对这些家庭进行着回访。他说,这种发生在丧子家庭的关系问题,非常普遍。而真正的解决,并不仅仅依靠遗忘,还需要自我的主动。十年后,拒绝沟通的吴永刚,终于迈出了这一步,踏上了回乡路。这十年,他自幼生长的故乡,每一个人都在经历着与地理改造一样重大的心理重建。

    这十年,吴永刚和母亲很少说话。他们仅有的对话,都是在每年过年回家的短暂几天。剩下的大多数时间,姚若群时常给远方的吴永刚打电话,甚至想微信视频,然而这个需求得到满足的概率,并不太高。

    吴永刚不知道的是,在他不在家的日子里,母亲一直在为他准备着一切。比如,年前,有人向姚若群推荐医疗保险,不太宽裕的姚若群听完,立即决定为在外打工的儿子买一份。3月20日,为了保险的事情,姚若群还带着吴永刚,坐车到汶川县城。一个小时的车程,让母子俩有了难得的共处空间。不过,保险的话题之外,则是母亲姚若群的絮叨。

    每天清晨到中午,姚若群都会在镇上的集市摆摊卖菜。这些菜,都是她头一天下午去山上自家的菜园采的,也有一些是山中密林里的各色新鲜野菜,半天下来,最多也就卖个几十块钱。姚若群说,她每天来这里,其实就是找个事情做,找点乐子。

    当记者快离开映秀时,把这十年为这个家庭拍的照片都整理出来,打印为一个相册,特意到镇上的菜市场送给姚若群,也同时送上对这个家庭的祝福。

    十年了,记者的镜头曾经记录了他们的创伤,而今天,也有幸记录了他们的愈合。映秀镇家园重建,6000多人在这里,坚韧地开始重新生活。
 
   
记者:大河报·大河客户端  朱长振  文图
编辑:河南商报郭爽
来源:大河报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