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 :金水区的老旧小区改造改出民心工程
2021-12-09 16:53  点击:15522
 顶端新闻 河南商报记者 李恒


      近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组织开展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经验交流工作,从全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挑选出100个有示范效应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进行全国经验交流。


(小区怎么改?大家一起商量

2021年12月3日下午,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街道办事处主任杨正杰同志,参加全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第五期经验交流视频会,代表河南省作丰产路47号合院改造项目情况汇报。是什么样的成效让这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进入全国100个有示范效应的改造项目? 

“最多改一次”和“居民高度自管” 6个小区连片改

据了解,文化路街道办事处积极探索实施“最多改一次”和“居民高度自管”工作思路,在金水区保障性住房管理办公室的认真指导下,对丰产路31号、33号、45号、47号、49号等6个独立小区11栋楼678户居民,采取“贯通围墙、合院改造、长效管理”的改造模式,构建邻里互助、融合互通的邻里沟通平台,打造“大食堂、共管理、宜居住”的宜居新家园。


(改造前的小区,通行道路较窄,消防车无法进入

据悉,启动改造后,办事处成立专班负责,全天候蹲点盯守,强力推进合院改造项目。制作了项目工程施工进度表,明确项目负责人和工程节点,采取日调度、周例会、月总结工作模式,对项目进度进行跟踪登记,及时解决改造工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改造进度。在改造过程中,积极吸纳小区楼院、项目设计、施工单位及社区党员成立临时党支部;挖掘热心群众、老党员、志愿者成立楼院自管会和志愿者队伍,服务小区改造工作,同时又全程监督改造过程,实现街道、社区、居民三级监管,确保小区改造过程质量过关、品质过硬、标准过线。

听民意、集民智,按民需,重实效

老旧小区怎么改?每个小区的情况不一样,“一刀切”的办法行不通。

金水区文化路街道办事处社区治理办公室在改造之处做了大量调查,一切从小区居民需求出发,听民意、集民智,按民需,重实效。


(改造后的小区,外墙和环境都焕然一新

街道、社区通过入户走访调查、设立群众意见征集点、公布老旧小区改造咨询电话等方式广泛征求楼院居民对小区改造的意见建议,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居民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意识,将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同时,积极采纳居民扩展公共空间、增加便民设施、环境绿化和充电设施的意见建议,合理规划合院内布局,增加公共停车位、绿化面积、电动车充电桩和健身设施。同时,结合“挂图作战 集中攻坚”行动,采取居民参与物业管理的工作模式,有效引进物业管理公司参与楼院管理。

在征集民意、汇集民智的基础上,街道社区充分考虑楼院改造居民的现实需求和实惠,科学规划、精心打造,按照“最多改一次”的原则,将群众反映强烈的暖气改造并入改造项目与老旧小区改造同步施工、同步推进。


(改造后的小区,拆除围墙,道路拓宽,通行更通畅

改造期间,金水区保障性住房管理办公室蹲点指导合院改造项目,严把质量关,现场解读改造政策;文化路街道办事处积作好群众工作,站位群众角度,改出群众满意的工程,在金水区区保障办、文化路街道两级的通力配合下,项目快速推进。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不懈努力,合院改造即将全部完成,在内部道路、雨污管网全面完善的基础上,特别要提到丰产路47号合院新接入集中供热管网400户已全部通暖供暖,让合院内的居民这个冬天有“暖”不再冷。郑州“720”特大暴雨,47号院改造经受住了考验,合院内无积水和被淹现象,受到了居民群众的肯定。

同时,合院内还增加了公共停车位60余个、绿化面积900余平方米、电动车充电车棚950余平方米、便民休闲椅20组、各类健身设施12件,公共空间更广阔、公共设施更充裕、居民出行更便捷,晒暖的老年人、打闹的孩童、休憩的居民更多了,和谐共处的气氛更浓郁,处处呈现一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