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菇”“扶贫果” 去年让河南755万人就业
2018-02-09 16:12  点击:13397



这几年都在提精准扶贫,那么,你知道什么是“扶贫菇”“扶贫果”吗?“扶贫菇”“扶贫果”助力了多少农民脱贫?为多少人解决了就业?

2月8日,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召开的扩大食品农产品出口助力我省精准扶贫新闻发布会揭开了上述谜底。

 
【成绩】 
2017年我省食品农产品

出口254.8亿元


我省是农业大省、食品加工业大省,食品农产品出口具备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这几年,我省食品农产品出口迎来了高速发展期,出口货值由2013年不足100亿元到2016年首次突破200亿元,实现三年翻番;2017年出口货值达到254.8亿元,同比增长27.4%,创历史新高。”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王富晓称。


据世贸组织按国际平均水平测算,每1万美元食品农产品出口,可直接或间接创造约20个就业岗位。
据此计算,我省2017年出口食品农产品共解决了食品加工、种植养殖就业人员约755万。

【措施】 
西峡县20万农民

近半收入靠“扶贫菇”


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检疫监管处处长郭云超称,香菇和苹果等农产品是世界公认的“扶贫菇”、“扶贫果”,适宜山区农户种植。


为了把扩大河南特色农产品出口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全国率先开展出口食品农产品“一县一品”“一县多品”创建。在全省157个县(市、区)中筛选具有出口优势和潜力的食品农产品162个品种,再从中优选香菇、苹果、茶叶、木材、辣椒、蜂蜜等14个核心品类重点培育,扩大出口量,引领全省食品农产品出口。如推动西峡建设全国出口香菇集散地,2017年西峡香菇出口达64.8亿元,已成为“一县一品”的杰出代表,全县20万农民从事香菇生产和经营,农民人均收入近50%来自香菇产业。


2017年全省出口香菇达87.6亿元,同比增长21.2%,成为我省最大宗的出口农产品。

又比如推动灵宝、陕县两地苹果年出口量突破15万吨,苹果产业成为三门峡特色农业主导产业。14个核心品类年出口均超5亿元,其中5个超10亿元。

作者: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吴军

编辑:河南商报赵琦
来源:河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