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腿”的福音,术后2天就出院近日,郭先生因下肢酸困、疼痛、乏力至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介入科张伟主任见过患者后,查看其下肢,可见蚯蚓样的静脉曲张血管团。张伟主任指出:下肢浅静脉曲张多发生于从事体力劳动和长久站立工作的人群,俗称蚯蚓腿,简言之就是指腿日期:2020-12-29 点击:
郑州大学五附院胃肠甲状腺外科成功开展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术日前,郑州大学五附院胃肠甲状腺外科成功开展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术。射频消融是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治疗甲状腺肿瘤的新方法,无需开刀,避免颈部开口,在解除疾病的前提下,真正实现微创、美容的目的。为更好地服务患者,医院胃肠甲状腺外科积极组织全科室人员日期:2020-12-29 点击:
只有医生能坐诊?这家医院不简单,护士也能当“大拿”!帮医生跑腿,为患者拿药,给病人扎针在你的眼里,护士的日常,是不是这样的?殊不知,医学模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护士早已不局限于给医生打下手,早已不是医生张张嘴,护士跑断腿的角色。▲诊室内,心灵关怀师丁亚与患者交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就有一批这样的日期:2020-12-29 点击:
胃癌晚期就不能做手术?省肿瘤专家说:NO!谈起癌症晚期,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时日无多,被宣判死刑?对于56岁的胡先生来说,上天似乎和他开了个玩笑,在他享受惬意生活时,查出来胃癌晚期。然而胡先生又是幸运的,在精准治疗方案下,他奇迹般重获新生。胃痛晚期,被告知生存期只有1年?家住信阳息县日期:2020-12-26 点击:
3175天!破纪录了!近日,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团队通过微创手术成功将一枚置入下腔静脉3175天的滤器取出,打破了国内可回收滤器微创取出的最长记录。河南商报记者 熊卓甜 通讯员刘俊华体内有不速之客患者深感无奈8年前,36岁的王先生(化名)在某医院因双下肢静脉血栓日期:2020-12-23 点击:
@准妈妈,“明星式”体验,分娩的“独家记忆”,你值得拥有!分娩:疼痛、害怕,多希望听到他的安慰。产后我还能恢复到以前吗?多希望有专业的指导。别急、别急......来这里打造你的分娩独家记忆。在郑州人民医院南部院区生产的马女士就避开了这样的生产大考验,经历了一场在家一样的生产过程。马女士在孕38周时,听说郑日期:2020-12-19 点击:
第三届中原危重症与呼吸论坛在郑州大学五附院成功举行2020年12月12日至13日,第三届中原危重症与呼吸论坛在郑州大学五附院顺利举行。论坛重点围绕新冠肺炎的诊断与治疗,全方位深入研讨了新冠肺炎的病因诊断与评估,影像学,实验室检查,救治决策与技术的选择及防控。会议邀请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冯子健日期:2020-12-19 点击:
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第七届郑州大学血管论坛圆满召开2020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年份,年初的一场疫情席卷全球,数十万鲜活的生命离我们而去。全世界的医务工作者及各阶层志愿者为抗击疫情同样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这场疫情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医学的发展永无止境,为了攻坚克难,不断提升医疗诊治水平,除了医学科研日期:2020-12-19 点击:
河南省肿瘤医院专家陈小兵荣获“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 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陈小兵 ★12月17日,在河南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科协、省委军民融合办、省科技厅联合主办的最亮的星2020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上,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日期:2020-12-19 点击:
日期:2020-12-19 点击:
助力海外侨胞抗击疫情,河南这家医院开启“云上诊疗”模式河南商报记者 王蒙 通讯员 孙璐青山一道,同担风雨。为助力海外侨胞抗击疫情,共同守护健康,12月16日,由河南省侨联、河南省卫健委和河南中医药大学主办,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承办的云上诊疗平台启动仪式在河南郑州举行。当天直播过程中,中医名家的日期:2020-12-16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