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
健康

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科群英谱:疫情的报警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3-09  浏览次数:7255
核心提示:连日来,清零、休舱成了大家最喜欢的词语,这意味着大批的患者治愈出院,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成功完成了使命。回过头来,在疫情防控最需要他们的时候,许多人逆行而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作为主力军之一,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没有怕过、没有退过,既刚
连日来,清零、休舱成了大家最喜欢的词语,这意味着大批的患者治愈出院,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成功完成了使命。
回过头来,在疫情防控最需要他们的时候,许多人逆行而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作为“主力军”之一,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没有怕过、没有退过,既“刚”的让人敬佩,又“柔”的让人泪目。
疫情发生以来,无论是最前线武汉,还是省内需要支援的地市,或是医院隔离病房、发热门诊、急诊呼吸门诊等一线岗位,都留下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以下简称呼吸科)“战士”冲锋的身影。
一、南阳抗疫
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呼吸科冲在最前面的就是科主任张晓菊。她和爱人感染科主任康谊一同被选为医院新冠肺炎专家组防控组员,“共赴战场”。

 
2月3日,张晓菊被任命为省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副组长,赶赴南阳指导治疗确诊患者。
接到任务的当晚,张晓菊就带领省级救治专家组进驻南阳。就在当天,确诊为新冠肺炎的98岁朱某被收入南阳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超高龄新冠肺炎患者的出现,引起了专家组的高度重视,张晓菊带领的专家组当即投入“战斗”,组织会诊、制订治疗方案。该患者年龄高,基础疾病多,且存在重度营养不良、不配合治疗等困难,还历经反复发热、呼吸困难加重、心力衰竭、胸腔积液等多种险情。
经过张晓菊等专家组的精心治疗,该患者在2月14日被成功治愈。同时,还有一位36周孕产妇也在张晓菊的指导救治下成功被治愈,如今,母子平安。
2月29日,南阳市卫健委发布通报,本地住院确诊病例清零,张晓菊圆满完成了任务。
二、先锋部队
 
除夕当天,呼吸科首支抗“疫”战队迅速集结。况红艳带领刘豹、贾建超、张雪莹3名医生,护士长席芳、尚茜带领护士李建民、商伟娜、贺怀莹、王改、时畅第一批进入公共卫生医学中心。他们作为科室“先锋部队”,入住隔离病房开展医疗、护理工作。
经过严密的培训后,3名医生被况红艳叫到一旁开会。“接上级指示,咱们担当救治三组的任务,负责病区内诊疗工作。我作为组长,也是资历最长的医生,在胜利完成此次疫情防控任务的同时,还要把你们平安地带回去,做到医护人员零感染!”
一席话,简短而有力,让大家更加坚定了信心与决心。

而另一边,护理团队的工作也正在安排展开,席芳和尚茜分别负责一个病区的疫情防控事务管理工作,护理团队则负责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疫情就是命令,他们毫无退缩,奔向最危险的战场,留下了最美逆行身影。
1、守护者
1月26日上午11点,是医生贾建超入住隔离病房的第48小时。这个病区住的都是疑似患者,他们在等待核酸检测结果的同时,身心也备受煎熬。
病房的电话突然响了。
“喂?你好,大夫,我是15床,我有点头晕,恶心,吃不下饭,但是量了体温正常。”
正当贾建超准备继续追问时,电话里传来患者略带颤抖的声音:“我岳父也在这里,昨天确诊新冠肺炎了,我该怎么办?我会不会也得病了啊,救救我!”
贾建超立即意识到,患者不仅仅是身体不适,很可能是心理压力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电话中对患者进行了安抚后,贾建超依然放心不下,将情况告诉了护士长席芳。
“现在患者最需要我们的鼓励,我们这样全副武装,是在隔离病毒、自我防护,但患者看到后,心理负担比我们重。走!我们一起去陪他说说话!”席芳说。
 
认真地做好防护后,医护人员推开了患者的房门,开启了一段温暖的鼓励与支持。
谁能想到,在17年前的SARS“战疫”中,贾建超还是一个刚上初中的孩子,懵懂中只知道“白衣天使”在默默守护大家。如今,曾经被守护的孩子已经成了温暖的守护者。
2、凌晨一点的抢救
2月2日清晨一点多,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刚下晚班的护士贺怀莹口干舌燥,一口气喝光了半瓶矿泉水。还没等她放下水瓶,忽然觉得不对劲儿了——嘴唇、脸颊开始发麻,嗓子发紧,紧接着浑身都开始发麻。没来得及说一句话,贺怀莹扑通一下僵倒在床上。
 
“快!怀莹晕倒了!”护理部副主任张俊梅,护士长席芳、尚茜等惊呼着围过来。同一层楼的医疗组同事听到动静也都来了。
大家一边七手八脚地抢救,一边组织会诊。直到清晨4点多,贺怀莹才从昏迷中苏醒。
检查结果并没有什么异常,神经内科的专家小组诊断她为“劳累导致的眩晕综合征”。
 
原来,当天晚上8点是贺怀莹的晚班,她换上层层的防护服后,走进隔离病房开始工作。为了减少去厕所,她跟同事都尽可能少喝水。一上班,她先后为4名患者抽血、采集咽拭子,又接诊了一位新入院的患者,并一口气铺了6张床。
防护服又闷又热,等铺到第三张床时,贺怀莹浑身已经湿透了,汗滴还在继续往下淌,慢慢地汇聚到腿上,顺着裤管流进鞋子。面罩上也凝了一层水蒸气,眼前模糊一片。
等她坚持着铺完6张床,已经记不清出了几身汗。回到生活区后,几近脱水的她一口气灌下半瓶水,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苏醒后,看着大家抢救自己的视频,贺怀莹哭了:“天哪,我把你们都吵醒了,你们晚上都没能休息……”她不知道的是,就在她晕倒时,周围的护士姐妹们也都心疼哭了。
三、首道防线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医院建立“区域分设、双向引流、专楼专用、精准防控”防控模式。
发热门诊、急诊呼吸门诊是防“疫”的第一道“铜墙铁壁”,也是呼吸科的“主战场”之一。
1、把好首诊关
郭晓斌、朱敏等是首批值守发热门诊的呼吸科医生。作为首诊医生,他们既不能漏诊1例疑似病例,也不能误诊1例。
郭晓斌说,自己不敢犯错,也不能犯错,一个病例要从流行病史、发病症状、治疗过程、检查结果等多方面反复进行甄别,常常一个患者要询问2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而他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把好首诊关。 
朱敏则更擅长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每当遇到疑难病例时,尤其是胸部CT影像学改变,如何鉴别“磨玻璃”影改变,她总能帮助大家仔细分析,明确诊断。
而另一边,急诊呼吸门诊,同样至关重要。
 
高年资医生杨志刚、张晓宇、潘金兵、汪铮、张茜茜等不仅冲在前面,还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所长,主动指导年轻医生如何进行新冠肺炎的鉴别诊断,不断分享相关检测技术、治疗药物等知识。
年轻医生们也同样“给力”。急诊呼吸门诊成立当晚,张杰就筛选出2例疑似患者,安全送至发热门诊。
2、起雾的护目镜
因为是最先接触发热患者的岗位,这里值守的医护人员要穿着厚重的防护装备接诊看病。在全身密闭的防护下,护目镜起雾、浑身出汗是常有的事。
 
大年三十夜里,寇莉洁和其他同事共同值守在发热门诊。忙碌间隙,寇莉洁发觉护目镜上布满了小水珠,一位陪同家人来看病的细心女士也发现了:“大夫,你的护目镜花了,我帮你擦一擦吧!”
寇莉洁只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他们要被层层防护包裹几个小时,不敢喝水、不敢上厕所,时常需要深呼吸,鼻梁、耳部皮肤也总被压破。而这所有的辛苦,只此一句暖心话,就够了。
 
四、支援前线
在疫情防控的前线,哪里需要,哪里就有呼吸科医护人员的身影。 
2月9日,河南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正式启程,其中,省医的30名队员里,还有呼吸科的医生王凯、刘豹、刘智达,护士李岩、林磊、彭胜伟、李英豪、豆浩、于宁二。如今,由第五批医疗队负责的武汉青山方舱医院成功休舱,医疗队员们圆满完成了使命。
2月11日,医院援助南阳医疗小组出发,呼吸科医生汪铮、张群成,护士长王海播也在其中。经过15天的奋战与守护,在他们离开时,南阳定点医院已无重症患者。
呼吸科陈卓昌及杨志刚、忽新刚作为更早一批的先行者,早在2月3日,就迅速响应省卫健委号召,分别赶往平顶山、安阳、驻马店,支援基层疫情医疗救治工作。
而年过60的老专家马利军更是作为新冠肺炎会诊专家组成员,每天坚守在远程会诊中心,联合多学科专家指导危重病人救治。“面对危重患者,需要我们随时随地关注病情变化,哪怕是今天排了多少小便,颜色如何都要关注,一点的细节都可能关乎到患者生死。同时,对于这类患者,我们更要做好心理疏导的工作”马主任说。
冲锋一线的人,无畏前行;固守后方的人,拼尽全力。
 
五、固守后方 
一线的患者需要他们,后方的住院患者也需要他们。为了保证住院患者的正常诊治,护士长王月霞、闫秀文根据工作安排,在除夕下午就组织科室人员,安全地将一病区的患者向二病区和三病区分流,重整团队,做好日常治疗工作,集中力量,支持发热门诊工作。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为了集中收治从隔离病房转出的排除新冠肺炎但仍有肺部症状的患者,况红艳才下一线,又上“战场”,与护士长闫秀文及科室的医护人员共同做好这类患者的疾病诊治、医护防护等工作。
从疫情初期至今,呼吸科的正常诊治工作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挺身而出的白衣,感恩有你们!(彭大龙)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