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人物

热心冷大哥帮英雄后人寻“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1-27  浏览次数:22182
核心提示:本报记者赵同增本报通讯员杨晓燕谢添要没有中国好人冷中玉的帮助,我们就找不到自己的根了!11月26日下午,记者接到一通来自四川的电话,这名自称阿坝州民警郑谦的读者反复请求,希望能借本报表扬表扬新乡市原阳县热心的冷大哥。郑谦在电话中说,他的爷爷郑

  本报记者赵同增本报通讯员杨晓燕谢添

    “要没有‘中国好人’冷中玉的帮助,我们就找不到自己的‘根’了!”11月26日下午,记者接到一通来自四川的电话,这名自称“阿坝州民警郑谦”的读者反复请求,希望能借本报表扬表扬新乡市原阳县“热心的冷大哥”。

    郑谦在电话中说,他的爷爷郑德身本是原阳县农民,1947年19岁时,在跟着父母讨饭的路上加入革命队伍,1950年参加了解放“雪山草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别称)的战斗,后被安置在汶川县工作,与一位羌族姑娘结婚生子。

    “因为种种原因,1966年我们与老家失去了联系。”郑谦说,1982年爷爷身患重病,弥留之际不提留在左眼和腰上的弹片产生的巨大痛苦,却反复交待子女一定要“找到老家”。

    接下来几十年,郑谦的父辈一直没有停止寻找“回家的路”,却因为有用信息太少收效甚微。2008年郑谦的父亲去世时,又把这一愿望接力交给郑谦。“回家”,已经成了三代人心中最大的“情结”。

    转机出现在今年8月份。郑谦在九寨沟地震灾区执勤时,遇到了穿着“原阳志愿者”红马甲前来支援救灾的原阳县城关镇米庄村农民冷中玉,就赶紧上前“认老乡”,并讲述了自己的寻根故事,希望能得到冷中玉的帮助。

    “本来也没抱太大希望,因为我们找了几十年都没有结果。但没想到的是,没过几天冷大哥就打来电话,说帮我们找到亲人了!”郑谦说,冷中玉返回原阳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据他提供的零星信息在全县范围内寻找,把范围缩小到太平镇郑皋村,又专门找村里的老人多方打听,用了好几天才找到郑谦70多岁的本家大伯。

    郑谦87岁的奶奶高兴地立即召开“家庭会议”,按照羌族的礼仪专门做了祈祷,安排子孙尽快到河南寻亲,并要他们把原阳的黄土带回来告慰老英雄的在天之灵。

    11月19日,郑谦和家人驾车两天半、行程1600多公里,回到了老英雄郑德身出生长大的故土,祭拜了祖先,见到了老家的亲人们,圆了一家三代几十年的“寻根梦”。

    “这全得感谢冷大哥。他姓冷,但心比谁都热!”郑谦告诉记者,他从冷中玉身上看到了河南人的热心仗义,也为自己身上流着河南人的血由衷自豪。

    今年52岁的冷中玉,是一名普通的农民,自1996年慰问黄河抗洪抢险部队以来,就成了一名铁杆志愿者。湖北省嘉鱼县洪灾、湖南洞庭湖洪灾、安徽洪灾、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雅安地震、四川九寨沟地震……他自掏腰包捐赠物资,带着深情慰问官兵,身影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救灾前线。2015年2月,冷中玉入选“中国好人榜”。

来源:河南日报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