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能量
正能量

寻亲24年后,她过了第一个母亲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6-02  浏览次数:193029
核心提示: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张逸菲文/图6月1日儿童节,很多父母早早买好了蛋糕,一家几代人围坐在一起,就为给自家宝贝过个节。自孩子丢失后,寻亲家庭最不愿过节,儿童节、母亲节、父亲节就像把把弯刀,戳着心口提醒他们人生的遗憾,很多家庭只能在特定的时候

portant;">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张逸菲文/图

6月1日儿童节,很多父母早早买好了蛋糕,一家几代人围坐在一起,就为给自家宝贝过个节。

自孩子丢失后,寻亲家庭最不愿过节,儿童节、母亲节、父亲节就像把把弯刀,戳着心口提醒他们人生的遗憾,很多家庭只能在特定的时候,聚在一起抱团取暖,共同捱过一个个难过的节点。

寻亲24年后,她过了第一个母亲节

 

第八届河南寻亲大会活动现场,每张寻亲海报的背后,都寄托着亲人渴盼团圆的希望

因为疫情 不少寻亲家庭没能到现场

6月1日上午,烈日当空,郑州市金水区正弘城门口的广场热得像蒸笼。东侧广场邻路的空地上,“躺”着几张长长的海报,这是又一年在郑州举办的“河南寻亲大会”。

自2015年起,这个始于河南的寻亲大会从未间断,每年五六月份,全国各地的寻亲家庭如同候鸟般聚集于此,表情忧伤的他们举着手中的牌子,上面是丢失孩子的信息。

卢丽和李芳是河南寻亲大会的发起者,今年已是第八届。经过24年的寻找,李芳已经在今年1月找到了被拐至海南的儿子张洋洋,被拐时年仅4岁的小男孩,长成了一米八的男子汉,认亲过程充满了感动和尘埃落定的喜悦。

卢丽和丈夫还在寻找女儿赫博文的路上,自2009年3月,女儿被拐后,13年,夫妻俩早生华发,皱纹毫不客气地爬满脸颊,她不厌其烦地向每一个了解情况的人诉说着赫博文的情况,希望这样的努力能让全家早一天团圆。

“寻亲大会举办了多年,每年都能通过大会找到别人的孩子。”卢丽对已团圆的家庭如数家珍,这也是她一直坚持做这件事的动力。

如今,河南寻亲大会的声量渐大,今年更是有郑州市金水区红十字会、郑州市金水区妇女联合会等爱心力量的加入。

但因为疫情,在现场的家庭并不多,卢丽说,前几天,从贵州来了几个寻亲家庭,但考虑到外地赴豫,出于安全考虑,他们并未到现场。

“很多外省的家庭想来。”卢丽说,“特殊情况下,也很无奈,我们只能尽可能多地将孩子们的信息展示出来,宽慰他们。”

寻亲24年后,她过了第一个母亲节

 

寻亲活动受到多家机构关注

从未放弃的寻亲路

只要无事,卢丽夫妻俩就会在短视频平台直播,不少家庭是靠互联网找到了孩子,这是几乎所有寻亲家庭不会错过的渠道。

最近,卢丽夫妇直播的少了,丈夫还是准备在赫博文丢失的须水镇开一个小药店,执着地等待女儿可能会有的一切消息。

“总想着,守着博文丢失的地方,能有点希望。”卢丽说。

家里的寻子手机店也还在经营,铺满店内的寻亲广告犹在,只是进来的顾客见到面色平静的卢丽常感迟疑,“是你丢了孩子吗?看着你也不难过。”

“难不成我每天都得哭吗?”卢丽苦笑。

寻亲耗费体力和感情,之前每接到一个线索就兴奋的卢丽早已变得淡定,最近这一年,她接到两个可能是女儿的线索,分别在焦作和鹤壁,年龄很接近,焦作的孩子脸颊上还有个位置相似的黑痣。

“两个孩子,一个最后失联了,一个后来也没什么消息了。”有人问卢丽,为何不抓紧去当地一趟,“没有详细地址,对方也不太愿意,我怎么去呢?一家挨一家地找吗?”

但她和丈夫从未放弃寻找女儿,只是寻亲路上的感情并不敢随便投入。“主动来找我问的,想找家的,很简单,去采血,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卢丽说,“哪怕不是我的博文,是别家的孩子,只要能团圆,不就是好事吗?”

寻亲24年后,她过了第一个母亲节

 

一位母亲将寻子信息制成旗

寻亲成功后 儿子专门飞回为她过母亲节

李芳原本想带儿子张洋洋参加第八届寻亲大会,为了给妈妈过母亲节,张洋洋早在5月6日就从海南坐飞机到武汉,再从武汉坐动车回到漯河家中。

这是寻亲24年来,李芳过的第一个母亲节,照片里,她一脸满足地坐在椅子上,儿子亲密地站在身边,母子俩笑得很开心。

寻亲大会在6月1日举办,而张洋洋的假期马上过完,来不及再到郑州,只能遗憾错过了。

但李芳一直在用自己的声量关注和帮助寻亲家庭,她也在与失而复得的儿子的相处中,体味着这种特殊家庭的酸甜苦辣。

“认回洋洋时正好快过年,他在漯河老家待了一个多月。”之后,儿子要回海南工作,李芳又与儿子一起回到海南,看看他长大的地方。

张洋洋今年已经28岁,没有陪伴在他身边是李芳的遗憾,她也在学着怎样同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重新相处,“毕竟没有一直养在身边,他成长的过程,我也没有机会参与。”

但与其他寻亲成功的家庭相比,自家情况已经好很多,李芳知道,有的家庭在找到孩子后,孩子不适应亲生家庭的管教,父母又只能忍痛将孩子送回养父母家。“这是最悲哀的地方。”李芳说。

征集

2021年冬至今,顶端新闻·河南商报再次联合豫发·锦荣公益社、锦荣国际轻纺城推出爱心公益行系列报道,爱心公益的脚步从未停歇。

如果您想提供帮助、或者您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欢迎与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联系,我们将会尽可能汇集爱心企业、热心人士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河南商报热线:0371-86088666。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