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河南多米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多米冷链”)成为河南物流人热议的话题。
多米冷链在河南深耕冷链物流十余年,依托郑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区位优势,构建了覆盖全国16省的三温区高标准仓储网络。目前冷冻(-18℃至-25℃)、冷藏(2℃至8℃)、阴凉(10℃至25℃)三温区智能仓库,日均处理订单量达1万单。
多米冷链迅速发展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其将如何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近期,顶端新闻专访了多米冷链总经理沈正刚。

【智能化管理,让仓储使用率至少提升30%】
顶端新闻:近年来,多米冷链在冷链仓储、运输领域取得了哪些突破?
沈正刚:我们始终以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为核心理念。公司目前拥有三温区(冷冻、冷藏、恒温)高标准仓储体系,总仓储面积13000平方米,可满足-25℃至20℃的全温层需求,并实现了全程智能化管理。采用“多温层仓储+全程信息化”模式,通过WMS系统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库存动态优化与温度精准控制,仓储效率提升30%以上。
运输网络方面,多米冷链以郑州为核心枢纽,通过“干线+支线+城配”的多级配送体系,实现全国主要城市“24小时直达”、县乡区域“48小时覆盖”,并依托数字化平台实时监控温湿度与运输路径,保障生鲜食材全程“不断链”。

顶端新闻:冷链物流的节能减排问题备受关注,多米冷链是如何践行绿色理念的?
沈正刚:绿色转型是行业发展必然趋势。仓库制冷采用R507环保型制冷剂,减少了对臭氧层的破坏,碳排放显著降低。同时计划在仓库库顶铺设光伏板,力争达到40%以上的用电自给,预计年节约电费40万元。在运输环节中,通过资源整合合理调整新能源冷藏车的使用,占比量已达40%,城际范围内的运输全面推行新能源冷藏车配送,结合全程温度监控系统,既保障品质又减少能耗。此外,我们正在探索余热回收技术,借鉴冬奥会速滑馆案例,将制冷过程产生的余热用于园区供暖,进一步实现循环利用。

【配送中批量使用新能源冷藏车,制冷效果好、成本低】
顶端新闻:为何运输载体会倾向于新能源冷藏车?新能源冷藏车对公司的降本增效有哪些显著效果?
沈正刚:使用新能源冷藏车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号召。作为冷链物流企业,关系民生,应当积极践行政策号召。为减少碳排放做一些微薄的贡献。
二、制冷效果好,轻型新能源冷藏车在驻车打冷时,制冷效果要优于同型号油车冷藏车。因为新能源冷藏车驻车打冷时,通过车辆的电池供应电能供冷机制冷,而油车是通过发动机怠速工作时产生的能量部分转换为电能,供冷机打冷,单位时间内油车供应的电能少,制冷慢。我们做过试验,在外界环境温度为37℃时,空车驻车打冷至-18℃,4.2米的新能源电动冷藏车在20分钟将车厢温度降至-18℃,4.2米的油车制冷1小时,温度才达到-8℃。新能源冷藏车显著的制冷效果在夏季装货前的车厢预冷及饭点时车辆驻车制冷上,既为司机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又保证了货物品质。

三、节约成本,新能源冷藏车在河南省内高速通行时,免收或者打折收取高速过路费。在今年4月份时,我司将部分配送线路切换成新能源冷藏车配送,将161车次的4.2米冷藏车的配送线路由油车切换成新能源冷藏车配送,累计配送了48803km,运费节约了28491元,单公里车辆运输成本降低了0.584元,单公里运输成本降幅达到13.5%。随着将更多4.2米油车的配送线路切换成新能源冷藏车配送,预计全年为公司节约运费50万元。这节省的成本就是公司的净利润。
四、提升了客户满意度。目前公司配送的餐饮门店已达到1200家,通过长短运输距离的搭配,订单流向及货量的整合,多元化的使用不同型号冷藏车(如甲醇冷藏车、油电混合增程式冷藏车、氢能源冷藏车、纯电冷藏车)配送,提高了车辆使用率,提高了配送司机的待遇,降低了单店的物流费用,获得了门店的好评。

【全国布局6大分仓,为16个省份提供及时配送】
顶端新闻:全国16省的运输网络如何保障时效性与安全性?
沈正刚:当前已完成搭建以郑州为中心,辐射华北、华东、华南等重点区域的运输网络。已设深圳、西安、青岛、石家庄、沈阳5大分仓,根据订单所属的区域及货量,将订单合理分配至各分仓,同时计划在今年6月份启动呼和浩特分仓。
公司全面使用冷链追溯系统,货物配备二维码标识,实现从入库到配送的全链条追溯,确保食品安全。同时,通过智能调度系统优化线路,跨省干线运输平均时效缩短15%,并采用多温层车辆适配不同货品需求,损耗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3%。针对县乡市场,通过“冷链零担+终端配送”模式,将传统“厂商—经销商—终端”的长链路简化为“仓配直送”,减少中间环节成本,助力客户实现终端直销。
该模式预计将企业物流成本从20%降至5%,净利润提升10%以上。

【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年运输食材周转量超200万吨】
顶端新闻:在支持乡村振兴、农产品流通等方面,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方面,企业有哪些动作?
沈正刚:身处农业大省,作为河南的冷链物流企业,我们深度参与农产品“最先一公里”建设。与河南本地农业合作社合作,在产地建设预冷库(焦作武陟),将部分果蔬在丰收季节时清洗速冻,在反季节时再销售,如花生、毛豆等。果蔬预冷后损耗从25%降至8%以下,帮助农户延长销售周期并提高溢价能力。
河南作为全国速冻食品生产与冷链物流枢纽,速冻米面产品占全国70%以上份额,三全、思念等龙头企业均扎根于此。公司通过多种举措助力区域冷链行业升级发展:
首先、服务本土食品企业:与省内预制菜、冷冻烘焙企业深度合作,提供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全链条冷链服务,年支持食材周转量超200万吨。
其次、参与国家战略布局:积极响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依托郑州国家级物流枢纽地位,与漯河、商丘等地的冷链基地形成功能互补,构建覆盖中西部、辐射全国的冷链网络。

顶端新闻:未来一段时间,多米冷链还有哪些发展规划?
沈正刚:根据《中国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发展报告(2024)》,我们将继续强化枢纽功能,响应郑州市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整合加工、交易、配送等功能,并拓展跨境冷链业务,推动河南优质农产品出口与国际优质食品进口双向流通。同时,深化与高校合作,研发低能耗制冷技术和AI驱动的仓储技术,推动行业向智慧化、低碳化升级,目标到2030年碳排放减少30%。布局供应链金融与大数据服务,通过订单数据反向指导上游生产,推动食品产业从“规模化”向“精准化”升级。
冷链物流是民生工程,更是未来食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未来,多米冷链将继续以技术为引擎、以服务为根基,让每一份食材安全高效地抵达千家万户,为河南打造“全球冷链物流新高地”贡献力量,助力“双碳”目标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