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邹皓羽 通讯员 倪欣婷
从“等贷”到“选贷”,从“数周”到“分钟”,“主动授信”模式正深刻改变中原小微企业的融资生态。
在普惠金融战略向纵深推进的浪潮中,交通银行河南省分行以“主动授信”创新模式破解小微企业融资瓶颈,通过大数据驱动、精准触达,主动核定授信额度送“贷”上门,实现了金融服务从“人找钱”到“钱找人”的模式创新,有效化解了企业融资“慢难贵”的困境,让金融活水更精准、迅捷地流向每个有潜力的小微企业。
送“贷”上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长期以来,“融资难”犹如一道无形枷锁,“卡”住了不少企业。在传统融资模式下,小微企业常陷于“人找钱”的漫长奔波与不确定性中。
交通银行河南省分行积极响应国家提升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性的政策号召,深化信用大数据应用,依托省信用信息平台联合建模环境,与河南省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建设中心共同研发联合建模产品。通过整合公共信用信息和行内自有信息在全省范围内分析筛查优质企业,结合主动授信预批额机制,为精准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同时,该行以技术驱动重塑流程,依托大数据、隐私计算等技术深入分析企业真实经营状况,构建企业信用精准“画像”,主动预判需求、核定额度。当符合授信标准的小微企业尚在筹划资金需求时,交行的客户经理已带着定制化方案“主动敲门”。
这一转变实现了三大突破:
一、流程再造。建立"政府数据+银行模型"双轮驱动机制,从企业被动申请、银行层层审批,颠覆为“智能筛查,提前生成‘白名单’企业画像—银行预授信—客户确认”的主动服务转变。
二、风控升级。从依赖抵押担保转向基于企业多维真实经营数据的信用评估。应用主动授信技术构建动态评估模型,涵盖市场监管、税务等多个维度数据,提升信用评估准确率,实现大数据风控。
三、效率提升。将传统动辄数周的融资周期压缩至最快几分钟出额,资金当天到账,大幅降低企业的时间成本与机会成本。
截至目前,交行河南省分行通过“科创豫融贷”主动授信模式已覆盖779户科技型企业,预授信额度达64亿元;“外贸贷”精准触达1509户外贸企业,预授信额度50亿元,数据背后是该行用模式创新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生动实践。
精准滴灌,让金融活水润泽中原沃土
2025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要“做深做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实现银行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
交行河南省分行积极响应,将“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转化为常态化机制,基于省信用信息平台联合建模筛选出的优质企业名单,主动摸排、精准对接,确保金融活水穿透“最后一公里”,直达实体经济末梢神经。
一组数据印证了这一模式的实效:“科创豫融贷”今年4月底上线以来,已累计为40余户科技型企业给予授信额度2.93亿元,并完成15户企业6945万元贷款发放。
一位获得交行主动授信支持的河南科技企业负责人由衷感慨:“无需反复奔波比价,交行主动带着适配的额度与方案上门,尤其是随借随还的信用贷款,彻底解除了我们轻资产科创企业的后顾之忧。资金迅速到位,助力产能提升,让我们在市场竞争中更具韧性。”
随着技术引擎持续优化与政策协同深化,主动授信正成为交通银行河南省分行扎根地方、服务实体的鲜明标识,其以创新之钥解锁融资梗阻,让中原大地的万千小微企业在金融活水的精准灌溉下,拔节生长,共筑繁荣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