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国庆黄金周,多数人踏上旅途。
然而,在城市的一个个社区角落,“我的小板凳”街坊火锅却展现出强大的“社区磁极”效应——等位区坐满了嗑着瓜子、闲话家常的街坊,空气里弥漫香辣火锅味与松弛欢笑声。短短7天时间,这个“磁极”吸引了超过11万人次前往,一家家社区小店用人声鼎沸的场面和实实在在的“高翻台率”,印证了其作为社区生活核心的独特魅力。

极致人效:8人团队,7天营收破18万
假期消费的活力,早已沉淀到了社区深处。这股吸引力在中秋节当天达到顶峰:丰乐路店以155桌、584名客流的业绩高居门店榜首,宏明路店、淮河西路店等也以超百桌的开台数紧随其后。在整个国庆假期,丰乐路店(123㎡)7天营收突破18万元,以其8人的精悍团队,创造了累计841桌的亮眼业绩。

紧随其后的宏明路店,同样以738桌的上桌量证明了火爆并非偶然。店外等候区的座椅上坐满了耐心等待的食客,他们嗑着免费瓜子、喝着免费饮料,空气中弥漫着火锅的香气与街坊邻里的谈笑声,构成了一幅假日消费的繁荣图景。
小板凳火锅全省爆单,“街坊模式”经营战略深得民心
如果说郑州的火爆尚在情理之中,那么小板凳在河南省内的全面开花,则有力地印证了其商业模型的强大可复制性。
当人们把目光转向郑州以外,发现这张由口碑与效率织成的网络,已覆盖整个中原。这个假期,周口、驻马店、南阳、沁阳等地的门店同样捷报频传,业绩图纷纷飘红,彻底打破了“小板凳只有郑州火”的片面认知。国庆期间,周口、驻马店、南阳、沁阳等多地门店业绩全面爆发:其中,南阳、驻马店门店开台数均突破1000桌,翻台率超过150%,展现出强大的顾客吸纳能力;沁阳、周口等地同样表现不俗,客流超过4000人次。

这股席卷中原的“小板凳热”并非单点爆破,而是其深耕的“街坊火锅”定位与经过市场严苛验证的高效单店模型,在不同城市、不同客群中产生的共鸣结果。它表明,人们对“好吃实惠有人情味”的社区餐饮需求是共通的,而小板凳成功地将这种需求转化为了全省范围的“爆单”现象。
顺应“天道”,所有生意都值得重做一遍
当流量红利见顶,内卷成为常态,小板凳的爆火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维度:所有生意都值得用“顺天道”的方式,重新好好做一遍。
对客的“天道”,是回归商业的本源:一锅好味道,一份实价钱,一腔真感情。
小板凳的“好吃”,源于对食材和工艺的死磕,如招牌牛油锅底精选地道原料,历经21道工序;其“实惠”,则根植于与锅圈食汇战略协同带来的供应链优势,以50-60元的人均消费,实现对80-120元品质火锅的向上对标,做到“质价比”的降维打击。而最核心的“人情味”,则体现在其倡导的“街坊文化” 中——免费毛肚、免费饮料、便民服务,营造出“姥姥家”般的松弛与温暖。在这里,复购的本质不是营销,而是源于体验带来的信任。

对内的“天道”,是打磨团队的硬功夫,构建无可替代的系统效率。
惊人的火爆数据背后,是扎实到极致的内功。以国庆期间123㎡的郑州市丰乐路店为例:这家拥有15张台位的小店,在高峰期创下单日155桌的纪录,这意味着其翻台率已逼近惊人的10轮。而支撑这一前台奇迹的,是一个仅由2人运转的后厨。
这背后,是一套将效率刻入基因的运营系统:供应链的中央厨房预处理,使得后厨面积得以压缩,功能纯粹;从AI智能称重到人脸识别开台,科技工具将员工从繁琐流程中解放,让他们能聚焦于提供更暖心的服务,最终实现了8人团队支撑极限客流的高效运转。同时,总部构建的“育苗-潜龙-飞龙”三级人才梯队与“教练陪跑”式赋能体系,确保了每一家新店都能精准复制这份成功基因。正是这扎实的团队基本功与前沿的技术应用相结合,共同锻造了支撑规模化扩张的“钢铁底盘”。

国庆的热潮终会退去,但“小板凳”作为“社区磁极”的启示却会长存。中秋节当天,小板凳全省门店中有40%的店面日开台数突破百桌,它证明,真正的商业活力,不在于追逐远方的流量,而在于深耕身边的街坊。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顺应用户对“美好生活”本质需求的“天道”,并围绕此构建起极致高效的运营“内功”,就能在看似红海的赛道中,点燃现象级的爆火,实现“顺天应势,燃爆河南”的商业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