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磨街文创园再次成为这个城市的焦点。
伴随2周年庆活动的启幕,一场融合非遗传承与青年创意的“手作艺术节”即将亮相郑州。扎染、岩画、陶瓷、草编、面塑……传统技艺以可逛、可玩、可带走的方式,走进年轻人的日常。而这场文化事件的背后,是磨街从一期“爆红”到二期“扩容”,再到三期“二砂·磨砂坊”战略升级的完整叙事。
一个非标商业的进化样本,正在中原大地清晰浮现。

(受访者供图)
【手作艺术节激活文化现场,非遗与青年共创成亮点】
当非遗传承人的草编技艺遇上郑州工商学院学子的新锐创意,当朴饱饱、MANNER咖啡的西区首店香气飘过斑驳的工业砖墙时,郑州磨街文创园正在用一场手作艺术节活动,书写城市新的注脚。

(受访者供图)
11月21日至23日,“万物生花:手作艺术节——好市发生·就在磨街”活动在磨街全面展开。除了集结非遗匠人、青年创作者与新华书店的市集之外,艺术节还首次推出“超值代金券”:29元抵50元、59元抵100元两类通兑券,覆盖大白俄、冷遇见暖、朴饱饱、鱼尧、山也听风、食欲老院子、郑喜旺烧烤、江南手作店等诸多品牌,实现“低门槛畅玩、高性价比消费”。

(受访者供图)
与常规商业庆典不同,此次周年庆活动将“手作市集”作为特色,让扎染、岩画、陶瓷等传统技艺在老厂区里焕发新生。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塑面活,年轻创作者则以当代审美重新塑造传统元素,新华书店的文化书摊则为“新老对话”增添了书香底色。
届时,活动现场还设置多场免费手作体验:微景观制作、非遗面塑、陶瓷制作、疗愈香薰等,打造“指尖造物”的沉浸式体验。此外,“百人成画”互动、公益画展《蜕变》以及无人机足球、人偶巡游、乐队演出、萌宠互动等多元内容,共同构筑了一场初冬的文化嘉年华。

(受访者供图)
“我们不希望文化只是被观看的展览品,而是可参与、可感知的生活现场。”磨街运营总经理刘敏菊表示,从非遗传承到青年创新,从公益画展到互动演艺,艺术节串联起一个完整的文化生态,让市民在“可逛、可玩、可带走”的过程中,真正感受手作的温度。
此次万物生花手作艺术节只是一个起点,未来磨街还会持续“造节”,让艺术节、音乐节等活动IP成为磨街的常态内容。因为,只有持续的文化活动输出,才能让空间真正“活”起来,让大家形成“来磨街就有新体验”的记忆点。
【首店经济+年轻流量,老厂房里跑出“坪效冠军”】
如果说艺术节展现了磨街的文化色彩,那么今年引入的多个区域首店则验证了其商业运营能力。朴饱饱、鱼尧、MANNER咖啡、甘语甜室等高人气品牌落地,成为全省首开月坪效最高纪录。

(受访者供图)刘敏菊表示:“磨街给品牌方创造了低门槛进入、高话题曝光、快速资金回流的黄金模型。”一位入驻品牌负责人坦言,这里的年轻客群画像、社交平台打卡流量节节攀升,品牌方看中的正是这种“流量即留量”的转化效率。
数据印证着市场反馈:自2023年10月开园以来,磨街迅速成为郑州年轻人热门打卡地。2025年元旦二期陆续开业后,形成更具有层次感与丰富度的商业矩阵,客流增长和营销活动数据持续向好。老厂房与潮流艺术的“撞色”美学,让园区“随手一拍即大片”,这种独特的视觉记忆点也成为品牌争相入驻的核心吸引力。
【“磨砂坊”牵手798,构建“全时段生活圈”】
凭借一二期项目积累的成熟运营经验与市场口碑,刘敏菊向记者透露,磨街已于2024年底和北京798艺术区达成深度战略合作,推出三期项目“二砂·磨砂坊”,涵盖艺术中心、城市民宿、文化美学空间等多元业态。

三期“二砂·磨砂坊”效果图(受访者供图)
作为城市旧改与工业遗址活化的先行者,磨街一二期项目通过对老旧工业空间的创意改造,成功实现了“工业记忆”与“商业活力” 的有机融合,不仅成为市民打卡的热门地标,更积累了丰富的工业遗址运营、业态组合与客流培育经验。此次牵手798,将嫁接其在工业遗址活化、艺术资源整合等核心优势,实现资源互补。
“磨砂坊” 定位工业遗址文化艺术商业主题街区,精准契合城市更新政策导向。运营团队怀揣对城市文脉的敬畏与创新情怀,计划在保留原有建筑肌理的基础上,通过多元业态布局与沉浸式场景营造,打造 “文化体验、商业消费、社区服务” 相统一的非标商业标杆。

三期“二砂·磨砂坊”效果图(受访者供图)
与此同时,“磨砂坊”将与一、二期项目实现业态上的互补、活动上的串联,以此构建起“磨街全时段生活圈”。
目前,“磨砂坊”招商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预计将在2026年全新亮相。届时,市民将能在这里触摸工业历史的温度,感受艺术与商业的碰撞,体验“老遗址”焕发的“新活力”。
【非标商业的“磨街范式”,引领城市文化新风尚】
“磨街不仅仅是场地提供者,更是内容策划者与文化链接者。”业内人士评价,它在城市更新中保留了工业记忆,又通过艺术活动和首店经济激活了未来,这种“非标”特质很可能是其可持续运营的核心竞争力。

(受访者供图)
对于本土创业者而言,磨街也发挥出了明显的孵化功能。园区通过市集平台、资源对接、活动共创等方式,为年轻创业者和文化品牌提供试验场。“我们这里不仅有成熟品牌的商业价值,也有本地创业者与文化品牌生长空间。”刘敏菊强调。
从一期火爆开街,到二期的产业形态完善,再到三期“磨砂坊”的即将呈现,磨街正在用“活化工业遗产+艺术青年生态+消费创新”的组合拳,为中原地区的城市更新提供一个可复制、可持续的非标商业样本。
当城市的烟火气与艺术的先锋性在老厂房里和谐共生,当“与美好不期而遇”成为一种日常体验,磨街的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