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市
地市

河南宛梆“触网”,直播间里焕新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2-16  浏览次数:19165
核心提示: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宋红胜河南有豫剧,南阳有宛梆。宛梆虽然是小剧种,但也和豫剧一样,都是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戏曲。宛梆有着400年的历史,曾红极一时,近几十年来生存环境却逐渐萎缩,国内也仅剩内乡县的一家宛梆剧团。2020年初,新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宋红胜

河南有豫剧,南阳有宛梆。宛梆虽然是小剧种,但也和豫剧一样,都是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戏曲。宛梆有着400年的历史,曾红极一时,近几十年来生存环境却逐渐萎缩,国内也仅剩内乡县的一家宛梆剧团。

2020年初,新冠疫情袭来,宛梆的演艺空间进一步压缩,剧团生存一时陷入困境。同年5月,他们将演出“搬”进抖音直播间,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而对于宛梆来说,也找到了传承发展的新路径。

【“小剧种”的步履维艰】

宛梆主弦为秦腔早期大弦,唱腔为板腔体,配上月琴、三弦、坠胡、大锣、单皮鼓,舞台效果粗犷豪迈、激越奔放。这种唱风,备受南阳地区群众喜爱。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宛梆的传播与传承逐渐陷入困境。上世纪90年代,全国只剩下内乡县宛梆剧团这一家专业剧团还在苦苦支撑,因为“待遇低”“看不到前途”,很多演员都选择外出打工。

到1996年,剧团里的演员和演奏员加一起仅剩十来人,演出也是少得可怜。为了生存,剧团开始办戏校,招了40多个学生,时年16岁的武新建就是其中之一。

武新建从小就是“戏痴”。“小时候经常跑10多里地去看戏,看完不过瘾,回家还会蘸对联上的墨水给自己化戏曲妆,将床单裹在身上做戏服。”武新建说,进入戏校后,他刻苦学戏,但后来因为生病,便由台前演员转成了演奏。

据武新建回忆,当时戏曲演员的收入很低。剧团演员下乡演出或者参加一次红白喜事,收费是每场300元,像他这样的演奏,每场的补助只有5角钱,算上基本工资,每个月的薪水只有几十元。

演出条件也很恶劣。每次下乡,演员们需要自己搬运装道具的大箱子,然后带着行李趴在卡车的边缘。要是遇到雨雪天气,他们只能自己准备塑料薄膜套在头上。有时连演3天,他们就在当地找废弃的房子打地铺。经常遇到半夜刮风下雨,演员们就要冒雨起来拆舞台。

2012年,原内乡县宛梆剧团整体划转为“内乡县宛梆艺术传承保护中心”,成为目前国内仅存的宛梆剧种专业展演和研究、交流单位。因为工作辛苦、收入较低,剧团演员一直进进出出。直到2015年之后,队伍才逐渐稳定下来。


 

【宛梆登上抖音“大舞台”】

2016年,宛梆第一次到北京演出;2017年,宛梆登上了梅兰芳大剧院的舞台;2018年,宛梆走进清华大学参加了“河南戏曲艺术周暨稀有剧种展演”;2019年,宛梆受邀参加中国戏曲文化周活动……宛梆逐渐由南阳地区自娱自乐的小众艺术变成了具有一定大众认知度的剧种,每场演出费用也水涨船高。2019年,剧团全年能演700多场戏。

情况似乎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身为负责人的武新建也计划率领团队将宛梆推向全国演出市场。然而到了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演出只能搁置,剧团也受到严重冲击。剧团的六七十名员工,每个月光工资类支出,就得近30万元。尽管国有院团有政府补贴,但他仍感觉“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2020年5月,武新建开始尝试抖音直播。他将宛梆戏曲博物馆的展厅改成了直播间,逐渐形成了每周三和周六分别直播两小时的惯例。“头戴着美翠凤凤展翅,身穿八宝龙凤衣,我的父本是唐天子,俺乃是金枝玉叶驸马妻……”身穿粉色戏服的女旦款款走向舞台,水袖舞动,乐曲悠扬,唱词、身段、神韵都与在中央电视台表演《打金枝》时并无二致。

下载原图

通过在抖音上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宛梆。在内乡,他时常被粉丝认出来,在线上,他也时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评论与私信。有时因特殊情况直播取消,还会有不少粉丝发来私信说“每天都在等”。

在武新建看来,线上传播给作为“稀有剧种”的宛梆带来了新机遇。过去,下乡演出最多可能就是面对一个乡或者村的观众,现在观众可能来自天南海北。在他的直播间,哪怕每人只听10分钟,整场下来也能有数千人感受到宛梆的魅力了。

【拥抱互联网,戏曲传承“路”更广】

戏曲的生存和发展,在于传播和传承。在多元化媒介传播的大背景下,如果戏曲缺少“流量”,或将失去生存的活力和市场。抖音短视频、直播的兴起,为戏曲的传播和市场化搭建了新舞台,开辟了新路径。

抖音平台或许给戏曲行业带来了“破局”的方向。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剧协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认为,借助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年轻观众能够与传统戏曲从业人员“亲密接触”,直观感受传统艺术魅力,了解戏曲价值以及戏曲人台前幕后的故事,由此对戏曲认知更丰富、认同更强烈。

日前,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课题组联合抖音发布的《活态传承-直播打赏与非遗传播研究报告》指出,非遗从业者通过直播间、短视频进行文化展演,扩宽创收渠道,获得观众认同;大众借打赏进行文化消费,助力非遗实现“活态传承”。

在宛梆的直播间,观众们用点赞打赏送礼物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宛梆的支持,武新建则把这些钱用于给粉丝买礼物、给员工发福利。尽管目前的打赏收入还不足以维持剧团的运转,但武新建认为互联网是戏曲的一个发展窗口。

武新建最为看重的,就是抖音直播为戏曲艺术带来的传承价值。直播间不仅成了展示宛梆的窗口,对于部分粉丝来说,也成为学习宛梆的一个途径。评论和私信里,不少家长向武新建咨询是否可以将孩子送去学戏。一个五年级的当地小戏迷每周六晚上看直播,后来索性跑到录制的大厅看现场。他还问武新建:“我能不能上去唱一段?”

“抖音平台不仅培养了宛梆的新观众,也培养了宛梆的接班人,这就是真正的传承。”武新建说,最艰难的时刻已经撑过来了,现在他们的演员都铆着一股劲,一直在努力着,希望让更多的观众通过抖音平台了解宛梆、喜欢宛梆。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