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一开始,张文博就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从宿舍四人送货小组,到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成功打通;从5000元创业基金起家,到如今年营业额超3000万;一路艰辛、努力坚持……
“一穷二白”的时候创业,每一笔钱都特别重要
“刚开始创业时每一分钱都特别重要,尤其是没有没有背景的大学生,有了这一笔钱,原来送货用的自行车就可以换成三轮……”张文博同学在谈起拿到创业大赛奖金的经历时,举了一个生动又真实的例子。
张文博是河南职业技术学院2020届毕业生,也是如今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项目“小文鲜生”创始人,作为宁陵县出身的孩子,张文博从大二开始创业,最初的目的是觉得老家亲戚种的菜销量不好,想要将老家优质的农产品卖出去。
在老师的指导下,张文博和5个同学一起成立了“小文鲜生”生鲜农产品供应团队。2019年他们带着项目参加了郑州市创业创新大赛,凭借良好的创业想法和路演解说,最终取得创新组三等奖的好成绩,并拿到了1万元的赛事奖金,这为他们扩大运营提供了进一步的资金支持和辅导。
创业犹如“升级打怪”,将每一笔可能够到的资金拿到手,将每一个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掉,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这个不断解决困难的过程,也是项目成型壮大的过程。
时至今日,“小文鲜生”团队核心成员已扩大到18人,依靠团队的打拼,已经在全国拥有多家农产品供货基地,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
创业有指导,但所有的坑还要自己踩
对于资金缺乏的青年创业者,创业初期,无疑是最困难的时刻。
为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带动就业,2021年郑州市继续给与首次创业的高校毕业生运营补贴、开业补贴,创业项目符合条件的可申请2万元-15万元的扶持资金,以此来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问题。
此外郑州市每年都会举办创业创新大赛,针对郑州市的初创企业,提供项目交流平台,为创业梦想助力,其中,一、二、三等奖优秀创业项目,按规定将获得人社部门颁发的获奖证书,以及2-15万元的适当奖励。
张文博参加了校内的创业培训。在完成了GYB普及教育和SYB意向教育培训之后,又接受了创业精英训练营的理论学习和专项训练,并顺利拿到这些方面的能力证书。
解决了启动资金,有了理论指导,创业之路才刚刚开始。
诸如公司平台建立、工商税务银行等手续、团队管理、流程规范等还有一大堆具体问题等待解决。
“所有的坑都要自己踩,所有的过程都要自己经历。”张文博说,刚做电商业务时,他们曾经接到过不少广告违规罚单,后来认真了解了相关法规,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扛过疫情,除了努力,还有坚持
创业两年多,张文博感受最深的两个字,还是“坚持”。
诚然,团队的努力让小文鲜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一连串的打击也随之而来。
在创业孵化期间,张文博的创业项目参加了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获省赛金奖和国赛银奖,还被评为了2020年第三届全国就业创业先进人物,成为新时代大学生创客的优秀代表。
郑州“720”特大洪水,加上反反复复的疫情,给这个初创团队带来了不小难题。
“720洪水,我们仓库东西都泡了,一下次损失十几万。”张文博说,大学生创业不容易,这两年郑州又面临“涝疫接核”,很多次都感觉坚持不下去了。
坚持和努力就有回报,在坚持创业过程中,他们一路“打怪升级”,解锁了不少技能,也找到了自己的道路。
比如他们和农户绑定,在产地直接建大棚,在原产地直接建发货中心等。
“离原产地近,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监控产品质量,而且距离发货中心近,也能降低货运成本。”张文博说。
目前,小文鲜生的货品以省内果蔬为主。下一步,他们打算扩大品类,丰富产品线,发展各地优质果蔬产品。
谈及创业的成功经验,张文博称:“我觉得还是要立足自身,根据自己掌握的经验和长处选择创业方向,不要盲目选择一个行业,还是要适合自己,这样成功的可能性会稍微大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