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首席记者 吴军 实习生 冀艺星
10月28日是“男性健康日”,天眼查研究发现,社会对男性健康的关注从传统的医疗领域,正迅速扩展至一个涵盖保健品、美容护肤、运动健身等多元消费场景的庞大产业体系。
曾经被标签化或羞于启齿的健康需求,正驱动着一个高增长、高潜力的市场加速形成,也凸显了在“他经济”浪潮下,消费升级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新趋势。
2025年中国男性健康与保健市场规模达996亿元
男性健康保健品市场正展现出惊人的增长潜力。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5年中国男性健康与保健市场规模将达996亿元人民币,其中约半数与“性保健品”相关,但前列腺健康、护肝抗疲劳、骨骼保健等细分领域的需求正快速崛起。
市场的爆发根植于深刻的现实需求:《2025男性保健消费趋势报告》指出,35-55岁男性中,近七成体检报告出现“睾酮水平下降”等异常提示,超七成受访者受疲劳乏力等问题困扰,这使得保健品消费近乎成为“刚需”。与此同时,消费决策也日趋理性,男性消费者尤为关注产品成分的科学性与实际功效,而非仅凭营销话术冲动购买。
产品创新与技术突破成为行业竞争的关键。市场告别了“成分堆砌”的粗放阶段,转向“机制创新”的深度研发。例如,一些创新产品采用多靶点修复技术,着眼于“系统功能修复”而非“短期刺激”,这契合了消费者对长期健康效益的追求。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保健品相关企业超828.8万家。其中,2024年新增注册保健品相关企业约184万余家,从企业注册数量趋势来看,近十年间,保健品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并在2024年达到顶峰。

与此同时,消费渠道的演变同样深刻影响着市场格局。线上渠道凭借其隐私保护优势,已成为更广泛消费者的首选,如某健康平台的上半年益肾品类销售规模同比增长超半数。这种“线上下单、隐秘配送”的模式,有效化解了男性在购买某些健康产品时的“面子”顾虑,推动了市场的进一步扩容。
颜值经济打破性别界限,Z世代重塑男性美容市场格局
不可忽视的是,男性美容护肤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打破传统的性别边界,成为“他经济”中最为亮眼的增长极之一。
数据显示,中国男士护肤品市场规模在2023年已达165.3亿元,预计2025年该领域整体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突破。这一增长的背后,是Z世代男性作为新消费主力的崛起,他们对待护肤和美妆的态度更加开放和实验性。
社交媒体的深度渗透是推动男性美容风潮的重要引擎。诸多视频、社交平台上的男性美妆博主、护肤达人通过分享“日常流程”,极大地促进了相关知识的普及和产品的“种草”。这不仅教育了市场,也重塑了关于“男子气概”的现代解读——自我护理不再是女性的专利,而是关乎自尊、自信和自我表达的重要部分。
市场细分与专业化是另一显著趋势。产品线已从基础的洁面、保湿领域,延伸至防晒、抗衰老、精华及淡妆领域。此外,线上渠道占据主导地位,吸引了超过半数的男性美容预算。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医美相关企业超18.2万家。从区域分布来看,山东省、广东省、北京市、江苏省等地医美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分别为超1.98万余家、1.9万余家、1.03万余家和1.02万余家。

运动健身融入健康管理,智能化与专业化定义行业新标准
运动健身产业已深度融入男性健康管理的日常,成为追求积极生活方式的核心载体。后疫情时代,国民健身意识显著提升,据《2024中国运动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截至2024年12月,全国健身会员有8752.5万人,环比2023年增长25.47%。
运动对于男性而言,远不止于体魄的强健,更是压力释放、社交互动乃至彰显个人品位的重要途径。这股风潮推动了健身服饰、运动营养补剂、智能可穿戴设备以及各类健身App的繁荣,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衍生市场。
专业化与智能化是引领行业升级的两大引擎。在专业层面,男性健身者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跑跳,而是追求更科学、更具针对性的训练方案,无论是增肌、减脂还是体能提升,都催生了对专业私教、小型团体课和科学营养指导的需求。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健身相关企业超163.6万家。从区域分布来看,贵州省、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健身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四个省市数量总和超过59万家,占企业总数的36.07%。

在智能化层面,物联网、AI技术与健康大数据正深度融合。智能手环、手表等设备能够实时监测心率、睡眠质量、消耗卡路里等数据,并据此提供个性化的运动建议和健康提醒,使得家庭健身场景也变得更为科学高效。
值得关注的是,运动健身与其他健康消费领域的边界正日益模糊。
天眼查研究院认为,男性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是中国消费升级与健康意识普及在一个长期被忽视领域的集中爆发。从隐秘到常态,从单一到多元,这个市场在政策引导、技术赋能和需求牵引下,正逐步走向成熟与规范。未来,产业的竞争将更侧重于科技含量、品牌信任与用户体验的深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