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首席记者 吴军 实习生 冀艺星
当《舌尖上的中国》里那句“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深入人心时,在河南,我的小板凳街坊火锅却默默做着一场反向实验——用朴素的价格,让街坊邻居天天吃上高品质的火锅。
10月28日,我的小板凳街坊火锅130余名门店员工走进周口鹿邑澄明食品产业园,在一筐筐番茄、一扇扇牛肉前,找到了答案。

在4400亩产业园里,看懂小板凳的“品控密码”
让一线触摸供应链,才知道“背后有大厂”不是口号。这次参观不是走马观花,而是一次“溯源之旅”。
从茂源肉业、丸来丸去,到澄明食品、和一肉业,130多名员工亲眼见证了“一个番茄”如何变成一锅浓汤、“一头牛”如何分解为一片鲜肉。

澄明食品科技产业园围绕锅圈生态布局,占地4400余亩,已建成16家绿色工厂,2024年营收突破40亿元。这些数字背后,是标准化、规模化、数字化的食品工业体系。员工们触摸到的不仅是食材,更是我的小板凳街坊火锅“背后有大厂”的底气——不是贴牌,不是代工,而是从种植、研发到生产的全链掌控。

供应链的“魔术”:如何让55元吃出120元品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在我的小板凳街坊火锅的商业逻辑里,“质价比”是最大的诚意,其底气来源于一套系统性的供应链协同。
2024年7月,我的小板凳街坊火锅正式与锅圈食汇达成战略合作,成为其生态体系内核心餐饮成员。这一关键布局,使其得以共享锅圈食汇强大的万店供应链系统,直接砍断中间环节,将成本重新投入到食材本身,奠定“低价高质”的基石。
其次,三大产业园如同功能分明的“自有中央厨房”。澄明食品产业园作为“爆品引擎”,专攻番茄底料、特色丸子等大单品,确保风味核心;海南食品产业园作为“全球风味窗口”,引入并加工进口精品肉类,提升价值感;长三角农产品产业园则作为“品质基底担当”,保障蔬菜、豆制品等日常原料的稳定与安全。

在此基础上,和华鼎冷链科技的高效物流高效合作,共同锁定了食材从工厂到餐桌的新鲜与安全。这套环环相扣的体系,才是将高端食材以亲民价格送上百姓餐桌的真正“魔术”。
正是该系统与供应链的高效整合,支撑了我的小板凳街坊火锅“50-60元人均消费对标80-120元品质”的底气,以及“36元高价值锅底”,“9.9元中岛台畅吃”,“万斤毛肚免费送”等核心策略的落地,更让其在18个月内赢得了400万人次就餐的市场热度。
一张“供应链生态网”,是我的小板凳火锅奔向500+的厚植沃土
截至目前,我的小板凳街坊火锅在河南全省在营在筹门店已突破100家,正全力冲刺500家的目标。
但真正的竞争不在于门店数量,而在于其背后的生态网络。正如“善战者,求之于势”所言,我的小板凳街坊火锅所造的“势”,正是锅圈的万店集采体系、三大产业园的协同布局、华鼎冷链科技的物流保障,共同织成的那张“从田间到餐桌”的供应链生态网。

其中,澄明食品科技产业园的加速扩张,为我的小板凳街坊火锅的未来铺就了更宽广的赛道。当前,澄明模式已在四川广元、湖北荆州、广西北海等全国12个园区启动复制。这张正迅速铺开的全国性食品工业网络,将为我的小板凳街坊火锅走出河南、迈向全国,提供坚实且就近的产能支撑与食材保障。
配合“育苗-潜龙-飞龙”三级人才供应链,以及“重赋能强管控”的运营模式,我的小板凳街坊火锅在快速复制的同时,也能确保品质不褪色。未来,随着澄明模式在全国的复制推广,这张网将更广、更深、更智能。随着澄明产业园在全国的布局逐步成熟,我的小板凳街坊火锅的供应链将更广、更深、更智能——这不仅意味着效率的提升,更是其从区域品牌崛起为全国性品牌的核心引擎。

回程的大巴上,一位店员翻看着手机里产业园的照片说道:“以前总觉得‘供应链’是老板们操心的事,今天才懂——我们每端出一盘肉,每送出一份免费毛肚,都是整条供应链的力量,都是在写一封给顾客的承诺书。”这或许正是我的小板凳街坊火锅的野心:用食品工业的严谨,守护街边火锅的烟火气;让每个普通人,都能在55元的人均里,吃出120元的心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