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市
地市

洛阳再添文化新地标,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开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18  浏览次数:8035
核心提示: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付首鹏 通讯员 张路路洛阳再添文化新地标!5月18日,国家十三五重点文化工程、国家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节点工程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开馆。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坐落在洛阳市老城区?河入洛河口西北角,于2020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自开工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付首鹏 通讯员 张路路

洛阳再添文化新地标!5月18日,国家“十三五”重点文化工程、国家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节点工程——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开馆。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坐落在洛阳市老城区?河入洛河口西北角,于2020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自开工到建成开放历时近2年。该馆占地约47.7亩,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包括陈列展览、行政办公、公共休闲、研学会议、文物储藏等功能区,是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社会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运河主题博物馆。

【】创意设计,展示运河源隋唐韵河洛技 

据了解,隋唐大运河因洛阳而开凿,故有“运河之心”的说法。公元605年,隋炀帝下诏开凿通济渠,5年后,以洛阳为中心的隋唐大运河正式形成。

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联通5大水系,作为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规模最大的活态遗产,中国大运河被视为世界水利史上的里程碑。

而洛阳作为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和枢纽城市,至今还保存着通济渠(洛阳段)、含嘉仓、回洛仓、天津桥、隋唐洛阳城等大量珍贵的运河遗产。

近年来,洛阳以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为重要切入点,按照保护为主、规划先行的原则,把大遗址保护同旧城改造、文化产业、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大遗址保护和城乡协同发展的共赢之路。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总体设计以体现“运河源、隋唐韵、河洛技”为出发点,充分展示大运河遗产的文化内涵,唤醒人们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历史记忆。

博物馆的整体设计构思将隋唐建筑的轮廓特征转化为现代博物馆建筑屋顶连绵起伏的造型意向,远看如同隋唐宫殿建筑群的天际线,通过古风神韵的建筑造型传达我们所处时代的文化特征。建筑内部通过结构空间一体化的混凝土拱券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暗示出“运河桥”的主题。

  在建筑材料和建造技术方面,特别选用改良工艺的唐三彩陶瓷挂板作为建筑室内外的主要装饰材料,通过对传统材料的创造性运用塑造出浓烈、雄浑的“唐瓦当”建筑形象,激发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全新认知,赋予文化遗产传承崭新的活力,彰显洛阳在全国大运河文化带中的重要地位。

  【】400件(套)文物精品,唤醒大运河文化遗产历史记忆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展厅共有三层,展出了从众多大运河相关文物中精选的近400件(套)文物精品,包括汴河文化层、隋代石狮子、西周回字纹青铜鼎、唐三彩天王俑、唐盐铁使印、唐代仓窖遗存、含嘉仓19号窖刻铭砖、回洛仓“大业元年”砖,洛阳运河一号、二号古沉船等。

  博物馆一层、二层为“国运泱泱——隋唐大运河文化展”常设展,三层为“一粒米的漕运之旅”互动体验展,此外还设有临时展厅。

  “国运泱泱——隋唐大运河文化展”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天工国运 一统中华”,以大运河的开凿为中心,生动讲述了洛阳的优越地理位置、东都洛阳的营建、大运河的开凿及运河上的水工传奇;第二部分“千年运河 万物通济”,以大运河的运转为中心,呈现了运河的漕运体系及因漕运而生水运仓储、水上交通工具、各色商品;第三部分“隋唐盛世 国运繁华”,通过搭造新潭码头、南市等场景,以隋唐洛阳城、南市场景和诗画运河、运河非遗互动的形式,形象展示了隋唐大运河上的经济文化;第四部分 “古今辉映 源远流长”,以隋唐大运河的保护传承为中心,通过文字、影片和互动的形式展示了大运河的申遗之路、运河风光、国家图书馆里的运河等内容。

  其中,“一粒米的漕运之旅”互动体验展,讲述一粒米从征收、运输至到达的全过程,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动多媒体形式充分展示了运河漕运的巨大作用和功能。最后“城与运”沉浸式环幕影片作为尾声,将隋唐大运河沿线的一个个城市串联起来,生动展现城市与运河的千年邂逅。

 一楼临展厅“洛阳考古百年展”分为“百年历程”“百年考古成果”“百年利用”等三个部分,通过展出栾川孙家洞旧石器遗址 、偃师商城遗址、洛阳东周王城遗址、伊川徐阳墓地、隋唐洛阳城遗址等出土的300余件(套)精美文物,阐释了百年来洛阳在人类起源、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早期国家诞生、夏商文明发展和变迁、民族融合等重大学术课题等方面的成果。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的建成开放,为大运河文化遗产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保护展示平台,它将成为河洛大地上一处新的文化地标,为洛阳市讲好大运河的“洛阳故事”、高质量建设“东方博物馆之都”、打造全国沉浸式文旅产业发展高地发挥重要作用。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