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市
地市

南阳方城:大棚经济促增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2-13  浏览次数:8621
核心提示: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张治中通讯员 李善喜 潘新贺以前,俺农民冬闲没事干,自从种上了大棚菜,一年四季不得闲,这大冷天俺一进温棚光脊梁,冬寒心暖为明天,只要种好这十几亩菜,明年能挣几十万(元)啊。12月12日,在河南阳市方城县博望镇小罗庄村的精品蔬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张治中 通讯员 李善喜  潘新贺

“以前,俺农民冬闲没事干,自从种上了大棚菜,一年四季不得闲,这大冷天俺一进温棚光脊梁,冬寒心暖为明天,只要种好这十几亩菜,明年能挣几十万(元)啊”。12月12日,在河南阳市方城县博望镇小罗庄村的精品蔬菜园区里,一眼望不到边的塑料温棚一片银白。外界的气温在零度以下,正在棚内栽种番茄苗的农民赵双群却光着膀子干得正欢,满脸汗水的他对来年的好收成充满着期待和梦想。


小罗庄村党支部书记刘荣凤介绍说:“俺村于2017年创建了温棚蔬菜园区,温棚数量由十几个发展到86个,采取冬种番茄秋黄瓜,一亩收入五六万元。看到种菜收入高,外出打工户都回来了,今年又新建温棚17个,达到了户户种温棚,四季有活干,实现乡村振兴目标,人人心中一团火啊”!


瞄准当地毗邻南阳市,水利条件好,土地肥沃的优势,博望镇积极引导支持农民大力发展精品蔬菜生产,几年来,先后在尚庄、小罗庄、张湾、孟河等12个村建成了精品蔬菜专业园区,镇里用于扶持园区项目建设的资金达580多万元,新修水泥路22公里,新打机井158眼,架设农电线路7000多米,安装配电变压器19台,有效改变了园区的生产条件。在此基础上,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造就职业农民,提高蔬菜生产的技术含量为目标,通过积极争取,与河南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建立了横向联合,在博望镇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每年派出多批专家教授前来指导,培训技术型农民。共举办培训班14期,培训农民800多人(次),引进新技术16项,并与山东省寿光市结成蔬菜新技术、新品种交流合作关系,将寿光市最新研究的番茄新品种优先供应给博望镇示范推广。今年,有三个村采取在寿光繁育种苗,然后用快递发往博望的办法,亩均单产可提高10%以上。


尚庄村是博望镇最大的精品蔬菜园区,采用温棚种菜初期的2015年,仅有几户种温棚蔬菜,总面积仅60多亩,农民不懂技术,都是各自为战,种植模式单一,效益偏低。2017年,新任支部书记李玉中自行建起了钢骨架冬暖式日光温室,按照专家指导,采取春番茄—秋黄瓜—冬白菜的种植模式,实现了一年三熟,亩均最高收入突破8万元。在运用新技术带头致富的同时,李玉中还牵头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推行“六统一”服务:即统一购进温棚骨架、统一建棚 、统一种植模式、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联系销路,党员干部主动指导帮助群众建棚种菜。先后建成钢骨架冬暖式温室大棚272个,温棚种菜面积由开始时的70多亩发展到1300多亩。


面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形势,为了尽快让农民过上美好生活,博望镇优化政府配置,加大政策扶持,以园区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为先导,以党员干部+农户、产业大户带农户为助推器,努力加速规模膨胀。


据介绍,博望镇镇长马菁翼说:“在建成六个精品蔬菜园区,发展冬暖式钢骨架蔬菜温棚1700个的基础上,博望镇计划于今冬明春再发展蔬菜园区3个,涉及6个行政村,新建温棚500个,保护性栽培蔬菜面积突破万亩,实现蔬菜生产单项收入超亿元的目标”。


寒冬季节人不闲,个个忙碌巧种田,忙搭温棚忙种菜,汗水浇灌幸福园。时值冬日,天寒地冻。在博望镇的温棚蔬菜园区,一个个温棚里人影晃动,3000多菜农忙着搭建温棚,开沟施肥,栽苗浇水,光着膀子加油干的农民把汗水滴落在充满生机的番茄苗上,孕育着来年的更大丰收和美好希望。 (编辑 施尚景)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