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商业
商业

跨越2000公里的“红枣之约”! 2025年若羌红枣产销对接会在郑州启幕 戈壁“红果”闯中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10-17  浏览次数:13654
核心提示:金秋十月,硕果盈枝。10月17日,2025年新疆若羌红枣产销对接会在河南省郑州市黄河迎宾馆盛大召开。来自新疆若羌的沙漠金果再次牵手中原市场,吸引全国三百余名红枣产业专家、经销商及电商平台、媒体代表齐聚一堂,共话合作、共谋发展。以枣为媒,豫新情谊续写
金秋十月,硕果盈枝。10月17日,2025年新疆若羌红枣产销对接会在河南省郑州市黄河迎宾馆盛大召开。来自新疆若羌的“沙漠金果”再次牵手中原市场,吸引全国三百余名红枣产业专家、经销商及电商平台、媒体代表齐聚一堂,共话合作、共谋发展。

图片 1

以枣为媒,豫新情谊续写新篇


“自2000年若羌从河南新郑引进首批20万余株枣苗起,两地便在‘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厚情谊中,开启了跨越两千多公里的‘红枣之约’。”若羌县委相关领导提到,二十余年来,若羌人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戈壁荒滩上,凭“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打造出了生机盎然的“红色绿洲”。

他向现场嘉宾发出诚挚邀请:“如今若羌枣园红透戈壁,欢迎大家走进‘丝路楼兰・秘境若羌’,在采摘园触摸乡村振兴脉动,在楼兰遗韵中探寻丝路文明,在合作中凝聚共赢力量,让这颗‘幸福果’成为连接东西的‘友谊果’‘致富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若羌力量’。

新郑市委相关领导也表示,新郑与若羌因枣结缘、因枣情深。从灰枣苗初次扎根若羌,到如今数十万株果树硕果满枝,两地各族群众在育苗、栽种、加工的每一个环节里,都始终情同手足、亲如一家。

政企联动,产销对接激活产业动能

推介会上,新疆羌都枣业股份有限公司、若羌羌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若羌县愿臻黑枸杞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依次登台,通过展示企业实力与产品特色寻求合作,成为现场焦点。
为表彰在若羌红枣品牌推广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主体,新郑市梦相思食品有限公司、河南轩辕黄帝枣业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及合作社,被授予“原产地正宗若羌红枣经销商”称号;同时,这6家主体还获“2024若羌红枣优秀收购加工企业”表彰。

图片 2

“若羌红枣皮薄、肉厚、核小,优良品质是我们全国推广的底气,一定会让顾客吃到优质产品,期待持续合作、互惠共赢。”河南轩辕黄帝枣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的话,道出了现场经销商的共同心声。

活动期间,若羌还同步推介红枣文旅产业、解读相关扶持政策,并邀请嘉宾参观品牌体验区,让大家全方位了解若羌红枣的产业价值与文化魅力。

图片 3

数据见证实力,品牌引领高质量发展

如今的若羌红枣,已成为富民兴县的支柱产业:种植面积达23.38万亩,红枣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半以上;2025年挂干红枣产量预计达7.3万吨;在2025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若羌红枣”品牌价值达51.49亿元、位列全国第21位,品牌声誉以848.94分高居全国第六。

得益于昆仑山雪水灌溉、日均16小时以上日照、无污染沙质土壤,若羌红枣形成“甜糯香醇、肉厚核小”的独特品质,先后拿下“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入选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录与《全国果业品牌建设典型案例》,还获评“中国红枣之乡”“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每一份荣誉都是对若羌坚守绿色发展、匠心铸品的认可,更是对边疆地区依托特色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肯定。

“我们聚焦红枣资源优势,通过强化科技支撑、加大技术扶持、拓展市场渠道,让红枣产业走上规模化、科学化、精深加工之路。”若羌县红枣科学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艾合太尔·苏来曼介绍,若羌始终将红枣产业作为“一号工程”,立足新疆“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定位,以“提质增效、品牌强农”为主线,走出了“疏密间伐提质、良种更替升级、精细抚育增效”的现代化农业路径。(阿迪力·米吉提 曹玥)

 图片 4

图片 5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