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
健康

年轻时尚,未来超潮!太极拳座谈会大咖齐聚开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8-25  浏览次数:13191
核心提示:顶端新闻记者 孟月 张弋/文 李骋宇/图8月23日,由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太极拳专委会牵头主办的太极拳发展座谈会在河南郑州召开。本次座谈会汇聚了陈氏、杨氏、武氏、王其和等太极拳传承人、高校学者、时装设计师、健身平台及青少年太极拳代表等各界力量,围绕太极
顶端新闻记者 孟月 张弋/文 李骋宇/图
8月23日,由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太极拳专委会牵头主办的太极拳发展座谈会在河南郑州召开。

本次座谈会汇聚了陈氏、杨氏、武氏、王其和等太极拳传承人、高校学者、时装设计师、健身平台及青少年太极拳代表等各界力量,围绕太极拳学科体系建设、文化传承创新、多领域融合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共同绘制太极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未来蓝图。
年轻时尚,未来超潮!太极拳座谈会大咖齐聚开聊(8)203
年轻时尚,未来超潮!太极拳座谈会大咖齐聚开聊(8)204

太极拳专委会:
“四化”、“四做”打通太极拳发展任督二脉

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太极拳专委会主任姜继鼎全面介绍了太极拳的申遗过程,当前太极拳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太极拳“年轻化、时尚化、数字化、国际化”的整体布局以及实施路径:

一是建学科、做研究。河南理工大学建成了全球第一个太极拳重点学科。主要是研究传统太极拳,完善理论体系+与科学和健康融合。2025“太极拳科学大会”将于9月17日至21日在河南理工大学召开。同时,太极拳专委会与中国医学气功学会中医导引专业委员会开展循证太极工程;与阿基古鲁公司研发太极拳的教学体系和推广体系。

二是建品牌、做推广。策划设计“潮太极”(国潮兴起,太极当先)品牌,统一标识、全面推广。

三是抓数字、求突破。太极拳专委会申请的“太极拳文化数字空间”列入2023腾讯的“探元计划”;与网易合作推出数字人“云曼曼”;与浙江省科协数字科技学会联合体共同探索太极文化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文化传播途径。

四是做平台、强声量。太极拳专委会视频号、公众号、抖音号,以“讲”和“练”为主。截至目前,关注人数达20万,已成为凝聚太极人、推广太极拳的最强音。

会议结束后,各界精英接受了顶端新闻记者的专访,从自己与太极的“结缘故事”切入,聊太极文化的独到理解,更聚焦太极拳学科建设、年轻化传播等核心议题,把对太极未来的期待与思考,都融进了真诚的分享里。
他们都讲了些什么?太极拳文化的传播现状如何,未来又该去往何方?
年轻时尚,未来超潮!太极拳座谈会大咖齐聚开聊(8)822

学科化支撑,系统性传承
高校成为太极拳发展的“主阵地”


作为太极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力量,高校正在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等多维度构建更加系统化、专业化的太极拳发展体系。

河南理工大学太极拳学院党委书记张纳新在接受顶端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高校的核心职能是“人才培养、文化传播、社会服务、科学研究”,而该校对太极拳的推广正是紧紧围绕这四大职能推进,目前已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我们已经将太极拳设立为独立学科并获省级立项,”张纳新说,“这是推进太极拳系统化传承的关键一步。”据了解,以往太极拳多作为体育学下属分支存在,独立成一门学科后,教学与研究得以更聚焦地展开,为后续专业建设与人才梯度培养奠定基础。

同时,该校还在持续推进太极拳本科专业建设,这是培养太极拳后备人才的核心抓手。张纳新透露,目前各项流程都在按计划推进。未来这个专业将成为太极拳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为行业输送专业力量。

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张纳新认为应区分“传承人”与“传播者”两类群体。前者是文化传承的主干队伍,必须接受系统传统训练,原汁原味保留并传递传统,既要精通技法,也要深入理解其文化内涵与哲学思想。而后者更侧重“桥梁”角色,除太极拳基础外,还需具备跨文化沟通、外语能力与教学创新等素质,要用更易接受的方式传递太极拳价值,而非单纯复刻传统模式。

在他看来,太极拳早已超越武术范畴,成为国际社会理解中国文化的“健康载体”与“文化窗口”。“它通过健康需求切入,逐渐传递‘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等中国理念与哲学,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绝佳抓手。”

河南理工大学太极拳学院教授刘亚杰从实践角度补充说,太极拳真正的社会生命力在于其对人的思维方式的改变,其核心可概括为“和合”文化。“只有练到一定程度,才能深刻理解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精髓。”
年轻时尚,未来超潮!太极拳座谈会大咖齐聚开聊(8)1591年轻时尚,未来超潮!太极拳座谈会大咖齐聚开聊(8)1593

跨界融合,多域协同
让太极拳穿上时代的“新装”


2020年,太极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陈氏太极拳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沛菊作为申遗专家组成员,全程参加了太极拳申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工作。

被问及参与申报工作的感受时,陈沛菊感慨万千:“编写申报文本的过程让我学习到了太多。”如何把太极拳丰富的文化内涵用简短有力的文字传达给世界,是其中最艰难的过程。于她而言,太极拳早已是“融入血脉骨髓的东西”,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得扛起来,把它传承好、发展好。

河南省太极拳协会副主席、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嫡宗传人陈沛林介绍,太极拳传统实战技法与古文化内涵其实已面临失传风险。过去,他已经做了大量的“寻古”工作,“我们必须主动把这些‘古传的东西’拾起来,制定具体保护与传承方案,确保太极拳的实战属性与文化内核不被遗忘。”

同时他也认为,如今太极拳发展已进入“黄金期”,下一步应推动“年轻化、时尚化”逐步在年轻群里仲推开。

然而,太极拳要在当代社会实现广泛传播与高质量发展,不能仅靠单一领域推动,必须借助跨界力量实现系统创新。
年轻时尚,未来超潮!太极拳座谈会大咖齐聚开聊(8)2069

如何“跨界推动”?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理事、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孟宪访提出了“太极拳服装创新与升级”的迫切性。现在的太极拳服装普遍偏肥大,缺乏辨识度和美感,在所有场景中都是同样一套服装。年轻人看到这样的衣服,可能连尝试太极拳的兴趣都没有——毕竟谁愿意穿一件让自己显得不够时尚的衣服去运动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孟宪访提出应分场景设计服装品类,训练服、表演服、生活装、颁奖服……不同场景的服装功能不同,训练服要侧重透气、排汗、耐磨,比如考虑到太极拳推手时可能有拉扯,必须加强面料的撕裂强度和缝制牢固度,避免运动中出现尴尬;表演服则要在美观度上下功夫,色彩可以更华丽,材质可以更有光泽,适配灯光和赛场环境;生活装则要兼顾传统元素与日常时尚,真正让太极拳融入生活。

“我要求团队所有设计师都要练一练拳,”孟宪访笑道,只有亲身感受肢体舒展与动作幅度,才能设计出真正贴合运动需求的服装。
年轻时尚,未来超潮!太极拳座谈会大咖齐聚开聊(8)2462年轻时尚,未来超潮!太极拳座谈会大咖齐聚开聊(8)2463年轻时尚,未来超潮!太极拳座谈会大咖齐聚开聊(8)2464

时尚化表达、年轻化传播
让太极“潮”起来,“动”起来


随着Z世代逐渐成为文化消费与传播的主力,太极拳也正在通过音乐、短视频、健身潮流等形式实现当代表达,走入年轻人的日常生活。

太极拳专委会委员、陈氏太极拳县级代表性传承人李鉴霖,同时也是一名拥有6年经验的健身教练,他从音乐与运动结合的角度出发,开发出了一套“太极操”。“年轻人最喜欢电子音乐,国风电子更是新兴热点,”他说,“我们将传统太极动作与电子音乐节奏结合,设计出太极燃脂操,能给用户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他看来,音乐能够提供情绪价值,动作则传递文化内涵,二者结合既可降低学习门槛,也能实现文化输出。“就像太极本身一样,不给自己设限,才能拥抱无限可能。”

年轻一代练习者也在回归传统、寻求深度。塔沟武校学生周斌杰分享了自己从“觉得枯燥”到“越深究越有趣”的转变过程。“考上大学后我仍希望学习武术类专业,比如进一步修读太极拳的理论知识,”他说,“它让我内心静下来,长久地去坚持一件事。”

更令人惊喜的是,太极拳正在向低龄化群体渗透。6岁的太极拳“小网红”严光皓也来到活动现场。他因看到别人打拳产生兴趣,主动要求学习,自去年4月开始风雨无阻坚持训练。现场他流畅地演示了一段太极拳,出腿出招间不仅动作标准,更透出一股专注与自信,他是太极拳未来生命力的生动缩影,从年轻一代中自然生长,向更广阔的世界传递风貌。

从高校学科建立到服装设计创新,从电子音乐融合到短视频传播,太极拳正在多条路径中探索现代转型的可能。它不再局限于一套传统拳法,而成为一个汇聚健康理念、哲学思维、美学表达与时尚生活的文化符号。

年轻时尚,未来超“潮”。可以期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太极拳将不仅是中国人健康生活的方式,更将成为世界读懂中国的文化语言——刚柔相济,古老又年轻,传统且时尚,在动静之间,持续散发其跨越时代与国界的魅力。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