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在这片鼓励创新创业的土地上,每一天,都有无数年轻人带着梦想启航。这条路遍布荆棘,但这个时代,珍视每一颗怀才不遇的心。因为,拥有创造的力量,便是了不起的人生。
人的一生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是随波逐流去在意那些世俗让你在意的东西,还是观照内心去追寻人生的意义?对于藏家周永谦来说,答案无疑是后者。
古玩小白爱上收藏
周永谦是土生土长的郑州人,一个小小的城中村,是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大学毕业后,他先是去了河南省地方志工作,两年后辞职创业,开了一家企业文化传播公司。“这些工作经历,让我对历史、传统文化和艺术设计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了解,也算为收藏之路打下了一个基础吧。”周永谦说。
周永谦一直很喜欢传统文化,经常在工作闲暇时逛逛郑州古玩城,去北京出差时也总要去逛逛潘家园。“以前刚入门,啥也不懂,就自己瞎买一点,谈不上收藏。”转折发生在2007年,通过一位朋友,周永谦认识了大河鉴宝陶瓷鉴定专家李卫国,从此正式踏上收藏之路。
李卫国回忆道:“当时认识他时,他有一栋楼对外出租,靠租金就能吃喝玩乐无忧无虑了。我也见过一些人,天天泡在牌桌、洗浴中心,没什么精神追求,即使对传统文化感兴趣,也大多浮于表面,弄套红木家具、戴个手串、摆个大瓷瓶来撑场面,并不是真正的热爱。但小周不一样,他对文化有追求,很真挚,我很感动,就收他做了徒弟。”
一开始,周永谦主要收藏瓷器和杂项。“当时买了很多相关书籍来学习,还跟着李老师走遍了省内的文物商店和古玩市场,理论结合实践,先把基础打好。”省内走遍了,就去外地,参观博物馆、逛古玩城、拜访当地收藏名家……短短几年,周永谦进步飞快。
收了一两百件瓷器后,周永谦却迷茫起来。“主要是因为进入收藏比较晚,好的瓷器越来越难收,感觉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收藏方向了。”就在此时,一次山东之行启发了他。
情定古珠玉
2010年的某一天,周永谦去山东找一位藏友收瓷器,无意中看到他有一串明清时期的老玛瑙珠,非常喜欢,就收了下来。后来,这串珠子被他当作生日礼物送给了母亲。
从那时起,周永谦就慢慢开始收藏一些古珠玉了。“收藏门类很多,我一直希望自己能有个侧重。以前主要收瓷器,但后来遇到了自己更喜欢的古珠玉,要不要改变一下收藏方向呢?”大概五六年前,李卫国和河南省陶瓷文化研究会的几位老师一起帮周永谦搞了一次“会诊”,理性分析对比一番后,建议他主攻古珠玉,尤其是战国玛瑙环。
“老师们分析了战国玛瑙环的三个要素。一是历史价值,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二是文化价值,它作为贵族组佩的构件之一,是西周礼乐文化的延续;三是艺术价值,玛瑙环有三才、碟形、平台等多种造型,还有玛瑙珩、?、管、珠等,在当时的工具条件下能制作得这么精美,凝结了先人的智慧,代表了很高的工艺水平。”周永谦说,“而且当时珠串收藏正流行,玛瑙环也刚开始抬头,算是入手的好时候,不像高古瓷的价格已经很高了。”
确定了收藏方向后,周永谦坚定了决心、集中了精力。多年来,他寻宝的脚步遍布全国各地,东到山东,西到甘肃,北到黑龙江,南到香港……
“环王”的梦想
如今,周永谦已是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古珠玉委员会副会长、河南珍宝艺术文物书画司法鉴定所杂项鉴定师。他收藏的战国玛瑙环、?、管等已有一两千件,各类珠子更是多到难以计数;藏品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民间收藏中都属顶尖水平。山东、河南、山西三省的藏家们,给他送了个外号叫“环王”,可见他在圈内的知名度。
谈起未来,周永谦表示,希望继续收藏一些流散在市场上的精品和珍品,对它们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展示,让更多人了解古代的文化、礼仪。“在这些藏品面前,个人只是一个暂时的保管者。我既然有机会接触到它们,就有责任和使命去保护和传承,希望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收一点,以后有机会开个博物馆,结合东周的历史、礼仪、文化来展示它们。”
博物馆算是远期的梦想,周永谦的近期目标是整理以前的藏品,把它们按照古时的样子复原,组成组佩,搞一些小型展览,让大家看到它们当初的美丽与光彩。空闲时,他也会慢慢梳理藏品,按照品种、时期、地域、形制分门别类,为以后编纂出书做准备。
作者:大河报记者王惟一
编辑:河南商报赵琦
来源:大河报